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家影像朱光潜:慧眼识才通中西

[db:作者]  2021-07-14 07:11:02  互联网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铜陵市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同时,作为教育家,经历丰富。中国公学、春晖中学、立达学园等讲台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后成为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

    1943年,19岁的东北铁岭姑娘齐邦媛,联考进入了武汉大学哲学系,由重庆前往四川乐山。一年后的期末考试,齐邦媛英语成绩全年级第一,收到了一份来自武大教务处用毛笔写的通知,大意是:教务长要见她。

    武大的教务长要见一个一年级的大学生,齐邦媛“惊骇多于荣幸”(《巨流河》)地去了,走进教务长办公室——大成殿。“森然深长的办公室,而那位坐在巨大木椅里并不壮硕的穿灰长袍的‘老头’,也没有什么慈祥的笑容”。这位“老头”,时年47岁。他就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教育家、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

    “你联考分发到哲学系,但是你英文很好,考全校第一名,你为什么不转外文系呢?”问及学生为何报哲学系后,朱光潜接着说,“现在武大搬迁到这么僻远的地方,老师很难请来,哲学系有一些课都开不出来。我已由国文老师处看到你的作文,你太多愁善感,似乎没有钻研哲学的慧根。中文系的课你可以旁听,也可以一生自修。但是外文系的课程必须有老师带领,加上好的英文基础才可以认路入门。暑假回去你可以多想想再决定。你如果转入外文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暑假过后的秋季开学,齐邦媛坐在了武大外文系的教室里。

    齐邦媛终于听到了朱光潜的英诗课。当朱光潜读到“the fowls of heaven have wings ... chains tie us down by land and sea” (天上的鸟儿有翅膀……链紧我们的是大地和海洋),说中国古诗有相似的“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之句,他竟然语带哽咽,稍微停顿又继续念下去,念“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n”(若有人为我叹息)“they pity me, and not my grief ”(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朱光潜取下了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

    齐邦媛心想,也许在那样一个艰困的时代,坦率表现感情是一件奢侈的事。

    坐在台下的齐邦媛可能不会知道,时代的艰难困苦,恐怕还非她所想的那样。台上的老师,可以说有“内忧外患”——外患自不必说,内忧在于作为教务长的朱光潜,面临诸多来自当时“教育部”的压力。

    就在齐邦媛进入武汉大学之前的1941-1942年,国民党“教育部”“中央党部”多次密令武汉大学监视一批点名的“奸匪”和“奸匪嫌疑”学生,强制一批学生离校,这其中就有朱光潜的学生张高峰。身为教务长的朱光潜与校长王星拱、训导长赵师梅一面应付“教育部”,一面向张高峰等学生通气,提醒他们谨慎行动,直到1942年夏天,张高峰等人毕业安全离校。张高峰后来成了著名的记者,1942年河南灾情就是通过他的报道进入世人视野的。毕业后两年,经朱光潜批准,张高峰又转入历史系,回武汉大学继续读书,还获得战区学生甲种贷金维持生活。

    我们常说教育要“因材施教”,其实因材施教是有前提的,那必须是“慧眼识才”。能够“发现”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育。很显然,朱光潜在齐邦媛、张高峰身上做到了。

    除此之外,朱光潜学贯中西的课堂,确实是诸多学生美好的回忆。

    他在清华兼职授课时,也有过一位后来赫赫有名的学生,名叫季羡林。当时20岁上下的季羡林,选了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季羡林在50年后回忆说:“我选了这一门课,认真地听了一年。当时我就感觉到,这一门课非同凡响,是我最满意的一门课……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看来他不是一个演说家,讲课从来不看学生,两只眼向上翻,看的好像是天花板上或者窗户上的某一块地方。然而却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他介绍西方各国流行的文艺理论,有时候举一些中国旧诗词作例子,并不牵强附会,我们一听就懂……”

    另一位学生方敬也回忆说:“上了他的课,学生总有所获,觉得充实和满意。甚至住在北大附近的人也慕名跑到红楼来‘偷听’他的课。朱先生不像有些洋教授那样一股洋气,空口说洋话,虽然他在外国生活多年。他是一位受到尊重的笃学的良师。”(《朱光潜纪念文集》)

    从这些回忆中,不难窥见朱光潜教学的循循善诱,从北国古都到四川乐山,再回未名湖畔,朱光潜通过中国诗词引导学生体悟英国诗歌之精髓,使两种文化在深层次上得以沟通。如果不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很难对西方诗歌和中国诗歌作这样深入浅出的阐释。这对于资质好又好学的学生而言,是何其幸运!

    斯人已逝,风流可再否?既能慧眼识才,又能中西融贯,这样的教育家,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吧?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3/xw_166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