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曾当过私塾先生的祖父算起,黄少安家四代人中出了12位教师,还有“一门九博士”的美谈。正是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影响,让这个湖南洞口雪峰山中的家庭成为出类拔萃而又不同寻常的“教育世家”。
————————————————
黄少安的面前摆着一本书——《不老的情怀》,这是他父亲黄龙生的诗集,由黄少安作序。黄少安说:“作为儿子,不知道有没有资格为父亲的作品写序,我只是想表达对父亲的感谢。父亲有两点最让人敬佩:第一,他一直是一个敬业、优秀、受学生欢迎的中学教师;第二,不管经济上多困难,他坚持送每一个子女读书,没有钱就借钱。”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黄少安身上有太多耀眼的“光环”,但他最自豪的一直是自己“教师”这个身份。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吗?”面对这个问题,黄少安认真思考了半晌,回答道:“如果说父亲的哪句话具体说了教师的意义,似乎也没有;但是我选择当教师,包括我的弟弟、妹妹、女儿……的确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理解了教师意味着什么。”
像父母一样做教师
1962年,黄少安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从他记事起,父亲就在当教师。“父亲至少在洞口县桥头中学、马渡中学、洞口九中、洞口一中、平梅小学、洞口中学教过书。”黄少安回忆道,“父亲也是教过我的。1974年,我在洞口中学读初中,有一段时间的生理卫生课就是父亲教的。”黄少安至今还记得,“人体有206块骨头”这个知识点就是父亲黄龙生在课堂上教给他的。
黄龙生虽然是语文教师,但是在那个教师稀缺的年代,他还教过历史、生理、体育等多个学科。“除了数学父亲实在教不了,别的学科他都努力‘服从安排’。父亲课上得很好,生动、幽默,一直颇受学生欢迎。”黄少安说道。
黄少安的母亲伍秀元也是教师,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教于洞口县新桥小学等单位。“母亲1985年就去世了,她当教师是否受了父亲影响,她的课讲得怎么样——那时我年纪还小,几乎没有印象,只记得她把我带在身边的日子。”回忆起母亲的从教经历,黄少安说道,“母亲任教的学校在雪峰山里,每周末会回家或下山去马路边的姨妈家。但无论如何,母亲都会在周日下午赶回学校,她放不下学校里的孩子。”
“我的祖父当过私塾先生,如果从他算起,我们家至少是四代教师了。父亲、母亲是教师,我自己是教师,我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是教师,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教师……”黄少安这样介绍自己的“教育世家”。
在黄少安看来,当教师几乎是自己必然的选择。1979年,17岁的黄少安参加高考。在父亲的引导下,黄少安所有的志愿都选择了师范。
“前三个志愿由北到南排列,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第四志愿则填报了邵阳师范专科学校。”父亲的引导让黄少安走上了教师的道路,但也因为这次“引导”,给黄少安留下了一个阴差阳错的遗憾……
培养学生符合经济原理
“我的高考成绩还可以,过了重点本科线,虽然录不上北师大,但是别的学校还是有希望的。”黄少安笑着说,“但是父亲和我当时都没有搞明白,前三个志愿填报的学校是同时录取的,所以我最后只能上了邵阳师专。”
1982年,从邵阳师专毕业后,黄少安服从组织分配任教于湖南省邵阳市茶铺农场子弟中学。在这所中学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黄少安成绩卓著,他初次任教便将高中毕业班的政治高考成绩大幅提高,“原来是县里10所高中的倒数第一,最后变成了顺数第一”。
1984年,黄少安调任湖南省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部教师,从此与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考填报志愿的失误,一直让黄少安心里有个“结”,他便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获取更多的知识。
1991年,黄少安考取了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1994年毕业后,黄少安又面临选择——继续去学校,继续当教师吗?当时有不少待遇不错的单位向黄少安抛来“橄榄枝”,但他还是选择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做教师。当年,黄少安就因突出的科研成果破格晋升为教授。
在努力钻研学术的同时,黄少安还分别在中央财经大学和山东大学组建了优秀的经济学研究团队。黄少安将自己的团队建设经验总结为5点:第一,明确“团队总比个人干得好、干得多”的团队合作理念;第二,把比自己优秀的人才请来一起创业;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第四,始终要努力工作,不能吃老本;第五,形成“信仰科学、爱岗敬业、相互合作、公私分明”的团队风气。在黄少安和其团队的不断努力下,山东大学已经成为国内公认的“制度经济学”研究重镇,一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经济学的“版图”。
一方面要培养经济学研究团队,另一方面在“教书育人”上也毫不放松,黄少安一直说:“如果我去经商或为官,也许不会做得很差,但我始终觉得教师才是我内心由衷的职业选择。我可以培养一代代的学生,我的人生价值也放大了,这其实正是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事情。”
黄少安已经培养了近100名博士,在每年欢迎新生入学的典礼上,他都会给大家阐释经济学的科学精神,强调要“敬畏科学”和“坚持严谨的学风”。黄少安说:“只有秉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倡导‘个人理想与社会前进的方向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经典理论与学术前沿相结合,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
一门教师,一门博士
黄少安家既是“一门教师”,也是“一门博士”:弟弟黄少坚是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湖南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系教授;另一个弟弟黄少英是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妹妹黄立君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回忆起自己为何走上教师这条道路时,他们毫无例外地提到了“家庭的影响”。
黄少坚已经从教30余年,他的妻子徐春桂是他的同学,也是一名教师。1988年,黄少坚和徐春桂大学毕业后,主动向洞口县教委请缨,希望去最需要教师的乡村学校罗溪中学工作。在黄少坚看来,父亲母亲都是教师,似乎自己做教师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就怀着一腔热血,去艰苦的地方为教育事业挥洒青春”。
罗溪中学距县城75公里,还要翻过雪峰山,一路崎岖坎坷。黄少坚现在还记得,罗溪中学校领导见到他们时激动而又恳切的样子。因为条件艰苦,学校很难招到教师,校领导直接安排黄少坚做班主任。刚刚毕业的黄少坚说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生在一个教育世家,胆子大、热情高,没有任何疑虑就答应下来。”
黄少坚任教的第一个班级共有45名学生,他现在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一个人的姓名和长相。后来,这些学生有的返回家乡,成为罗溪中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学区主任、骨干教师……如今,已经在大学工作的黄少坚,仍然对自己的第一段教师经历记忆犹新。“我在罗溪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播下的种子已经茁壮成长,每年都有大学生主动回乡从事教育工作。罗溪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若有来生我还愿意在罗溪做一名乡村教师,服务于那片曾经热恋的土地。”黄少坚动情地说道。
与两个兄长不同,黄少英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并不是教师,他进入国企工作了3年,但后来还是回到了教师岗位。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一直深埋在黄少英心里,他说平时听别人讲课都在不断问自己——如果是我应该怎么讲?2002年,黄少英进入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终于开始了教师生涯,也算圆了自己幼时的梦想。
小妹黄立君走上教师岗位后,立刻与学生“打成一片”,她说:“大概因为家里有太多的教师,我对这个职业一点也不陌生。我像我的父亲、母亲、哥哥一样,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也喜欢与学生在一起的感觉。”
疫情期间,学生不能返校,黄立君便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在线答疑相结合”的线上教学方式。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黄立君每周都给学生写信,捕捉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各种进步。每一封信、每一段文字、每一次点评、每一次提醒、每一次表扬……传递给屏幕背后的学生,让他们隔着屏幕也可以“读到”黄立君关注的眼神、会心的笑脸、亲切的鼓励。
虽然线上教学的效果很好,与学生之间的信件来往也弥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缺失,但黄立君仍然充满遗憾。她在一次给学生的信中写道:“非常想念大家,空荡荡的校园尽管也很美,但少了你们朝气蓬勃的身影,却显得不那么完美。”
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家乡……这是黄龙生和伍秀元留给子女的“财产”,让他们在教育的事业上踏踏实实地扎下根去。
雪峰山中的桑梓情
2015年,黄少安的女儿黄乃静获得美国波士顿学院经济系博士学位。面对美国顶级投行的邀请,黄乃静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祖国做一名教师,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谈到自己的选择,黄乃静回忆起小时候与祖父共度的时光:“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到假期,家里的客人便络绎不绝。他们大多是爷爷曾经教过的学生,这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最初的向往。”祖父让黄乃静感受到教师的快乐,父亲则让她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她看着父亲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上课、科研、指导论文,从小便充满了成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感。
的确,教育是一种使命,是教育者自己的使命,也是教育者对他人的使命。谈到这种使命感,黄少安总是有些自责,觉得自己为家乡的教育做得太少。于是,2003年开始,在父亲黄龙生的支持下,黄少安与自己的弟弟、妹妹共同发起了“雪峰奖学金”,用于奖励家乡的优秀学子。
雪峰山养育了黄龙生一家,洞口中学和平梅小学是黄家几代人曾经就读、工作的学校,“雪峰奖学金”便每年从这两所学校中各选出10名品学兼优或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奖励。黄少安介绍,奖学金的发放由“理事会”负责,制定了严格的评选章程,自己并不过多介入,只是在每年秋季颁奖的时候尽可能参加。“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颁奖典礼一定会出席;至于与学校的对接事项,基本由我的一个弟媳妇负责。我这个弟媳妇也是教师,现在在县里一所学校工作。”黄少安说道。
迄今为止,“雪峰奖学金”已经连续颁发了18届,奖励了360名学生,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激励着许多“雪峰学子”发奋读书、学有所成,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2005届的获奖者向臻,先后在中山大学、上海交大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现在工作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届的获奖者卿惠琳现在在复旦大学本硕连读,肖少涛和袁苗现在是中科院的硕士研究生;2017届的获奖者周立伟,今年刚刚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念着这一个个学生的名字,黄少安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骄傲,不知他脑海中是否也浮现出自己当年在家乡求学时的一幅幅画面?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雪峰奖学金”的获奖者,也像黄少安、黄少坚兄弟一样,毕业后选择了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比如2007届的获奖者袁翠,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如今任教于深圳大学附属高中。“看到他们,我便想到了当年的自己。这个奖学金我希望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并且吸收更多的力量使它壮大。”黄少安说。
教育是一粒粒种子,只要用心播撒下去,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多么艰苦的环境,都会深深扎下根,然后破土发芽、开枝散叶,生长并收获无数的希望。
如果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引导着黄少安一家陆续走上教师的岗位?家庭的言传身教到底给了他们怎样的影响?
黄少安想了想,慢慢地说出8个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