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科划分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讨学科教学,是基础教育及中等教育学校普遍使用的学科教研及教学管理方式。为了让教研组更好地发挥作用,每个教研组都要安排一位教师任组长,对于组员较多的教研组,学校还会配一名副组长,协助组长搞好学科教研。
从学校管理体系构建来看,教研组长只是学校学科教学与研究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并不属于中层干部行列。为了表达对教研组的重视,少数学校称教研组长为“教研主任”。称呼虽然变了,但工作职责没变,工作量的认定及课时津贴等也没有变,“教研主任”仍然不算中层干部。从“教研组长”到“教研主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改称呼的原因值得深思。
从学校层面来讲,之所以给教研组长改称呼,是因为“主任”比“组长”好听、体面,更能表达学校对教研组长的重视。但我认为,这种观念并不可取。“官本位”思想一直广受诟病,教育去行政化的呼声从未停止,如果给教研组长封个“主任”的官儿,势必会使“官本位”思想更加严重。
从教研组长层面来讲,改称呼前,教师都是以“某某老师”称呼教研组长。在部分学校习惯以职务相称的当下,以“某某老师”称呼教研组长,能够让教研组长放下“身段”,平等地与教研组成员交流、研讨,始终保持蓬勃的进取状态。而据我观察,改称呼后,部分教研组长架子大了,脾气也大了,说话开始打官腔,为了获得更“体面”的称呼,少数教研组长还走上了不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从学校文化建设层面来讲,无论哪一层级管理人员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其本质都是人民教师,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为了让学校工作不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让全体教职工潜心教学,互称教师应成为学校既定的规矩。
“教研组长”改称“教研主任”,表面看只是称呼的变化,实则会影响部分教师的认知,需要慎重对待。总之,给教研组长改称呼,对教研质量的提高及教研组长个体发展并无实际意义,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科教研的“领头雁”,这才是上策。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