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也是纠正短视教育观、矫正教育内卷的一剂“良药”,其根本指向是进一步把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向,构建科学健康纯净的基础教育生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攻坚任务,江苏省张家港市把“双减”工作纳入区域优质均衡发展和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全力构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着力关键点,持续开展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建设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也是“双减”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张家港市把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作为构建教育高质量体系的核心。
打造“有品”的课堂。2020年,张家港市教育局以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聚焦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元素,提出了“讲练结合、协同学习、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并由教研部门出台各学科“教学规程”进行指导,各中小学开展校本研究与实践,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评价标准并督导调研,合力推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向“学习中心”“学生中心”转型。
建设“有型”的课程。丰富多元的课程是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张家港市以国家课程体系为主干,充分吸收地方社区资源、学校特色传统开展项目化课程建设,形成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为抓手,打造了主题丰富的德育特色项目课程系列;以“三大球进校园”为抓手,形成了门类多样的体育特色课程项目系列;以劳动实践基地、家校合作劳育建设为抓手,建设了各显其能的劳动课程项目系列。
培育“有魂”的教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我们以“教师青蓝工程”计划强师能,重点加强对三年内新教师的培养,落实“三年过三关”要求,提升新教师把握学科的能力;以“有效交流轮岗”机制保发展,深入实施联盟化协同培养,发挥联盟(集团)化办学优势,建立健全联盟(集团)师资研训、交流互助等机制,发挥优质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画好延伸线,深入实施课后服务暖心行动。课后服务是“双减”工作落实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就像一个“交集”,在学校教育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培训机构如何有序治理以及家庭教育负担如何缓解之间的一种“交集”,而学校教育作用的充分彰显是这个“交集”价值的基本体现。
划定学校课后服务的“边界”,明确课后服务的三项目标,也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解决或缓解家长的接送困难、让学生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三个“1+1”课后服务新模式,即作业和特长发展项目“1+1”、学校和社区定点服务“1+1”、教师和志愿者定岗服务“1+1”,实现了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多样化,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同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劳动、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课后服务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一方面是减少作业数量,消灭低效、无效作业,把学生从简单重复的刷题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提升作业的质量,有效作业是对学习的巩固、拓展与提升,能实现学习的举一反三。因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关键是提高作业质量。张家港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试题的“命、解、评”活动,引导教师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精心设计作业及试题,解决机械训练、重复作业、题海战术等作业管理难题。市二中建立了作业管理双循环系统:一是“教师-备课组-教研组”合作循环,以合作研究保证作业布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学生-家长-班级”反馈循环,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确保作业“瘦身”。
扩大合作面,深入实施家庭教育协同行动。“双减”工作实施后,一些家长呈现两种不同的情绪。一种是教育焦虑,总感觉自己孩子不能上培训班会吃亏;另一种是把孩子全部托管给学校,自我解放。两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都会使“双减”成果打折扣。为了“双减”走深走实,我们要与家长合作、协同行动。
教育价值观的协同。依托全省县级市首个独立建制的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张家港市成立了由206人组成的“心树林”教育志愿服务团队和61个“幸福家长驿站”,广泛开展“双减”政策宣传,通过“家校论坛”“家教沙龙”等引导家长做到三个“树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家风家教的培育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真理解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孩子的身心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上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生幸福的源泉,在“双减”背景下,要多花时间在家庭开展高质量的亲子活动。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协同。双减”工作一体两面。减轻作业负担重心在校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关键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除了综合运用政策、管理和法律工具外,要真正达成治理效果,需要家长的协同行动。一是结合课后服务的实施,各学校下发了关于“双减“工作的告家长书,让广大家长了解政策背景,正确判断教育转型的方向,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二是及时发布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治理信息,让家长及时掌握政策规定,不在法定节假日以及双休日参加学科类培训,不进行长周期的交费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深入参加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校园开放日、家委会活动等,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校园生活的丰富性和教育性,从而增加学校教育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家校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