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每周推荐 |〔美〕戴维·珀金斯“兔子洞”与“全局式思考”

[db:作者]  2021-11-03 07:29:27  互联网

    随看随想

    珀金斯在这本书里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论述:什么知识值得学习。在选文中,作者从一位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教学是应该在专业的精深上下功夫,还是应该致力于提升学生对学科范式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持续性学习更有利?通过本文进而阅读全书,当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杨赢)

    ——————————————————

    我们希望学习者能在“做中学”、在玩学科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游戏规则,进而将不同的学科放到一起,综合方方面面为生活做好准备。对此,我有三点看法。

    首先,学习者不可能仅凭某个主题的一次经验就掌握一种认知方式。举例来说,如果能够涉足不同的数学范畴,那么,数学猜想与证据、数学建模也将更适宜、更有说服力。如果学生能够在思考各类开放性问题的前提下考察不同时期的若干历史事件,那么其中蕴含的历史认知方式也会显得更加清晰明确。

    其次,通过直接的讨论,学习者更容易掌握一种认知方式。例如,我们可以讨论某学科如何描述、论证、解释和应用,而且对比探究、考察多个不同学科的效果更好,对比各个不同学科能够清楚地呈现多种认知方式的作用机制。

    再其次,要记住,深植于各学科中的认知方式并不是我们解读世界的起点或终点。除学科认知方式外,与日常事务相关的常识(虽然可能不够普遍)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例如,宗教和冥想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经验丰富的音乐家、猎人、运动员、谈判专家、画家或舞蹈家等所具有的敏锐直觉也是旁人难以领悟的;这些认知方式同样值得重视。

    所以,认知方式的前景十分可观,但它能够走多远呢?我们可以轻易设想,一个保守的怀疑主义者会如何批评霍尔特的观点和类似的理念,比如:偶尔这样学习历史固然很好,但是大部分学生毕竟不会成为历史学家。我们也确实希望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乐于思考的公民,并且期望他们熟悉自己民族崛起的历程,所以,学生应该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并且掌握一些宏观的理念。可如果学生一头扎进历史研究那无边无际的“兔子洞”中,把90%的学习时间都用在历史学科上,他们还能掌握多少其他知识和理念呢?

    怀疑主义者的这种想法并非无稽之谈。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科学、文学或数学课程完全沉湎于实现“像X一样思考”的目的(哪怕是恰当的初级版本),那么,有许多以学科内容为中心的全局性理解和开放性问题都会失去喘息的空间,更不用说普遍的背景知识了。研究过于细致的历史资料,如特定事件的目击证词、家庭财产清单、移民记录等,无疑是钻进了具体事件、特定细节的“兔子洞”里。这样,认知方式的确变得更加清楚顺畅了,但能够学到的知识内容却十分有限了。

    同样,提出容易理解的科学假设、用简单的设备来验证假设,都需要在细节上投入不少时间。可以说,掌握一种认知方式,相应的代价就是学到的知识内容有可能受限。之前,我曾控诉了围绕某学科的最高成就来设置课程的做法,最高成就往往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妨碍了学生发现并掌握相关的认知方式。但无论如何,最高成就也很重要,我们应当为它提供一些空间。

    我无法想象汤姆·霍尔特真的会容忍这种对“兔子洞”式学习的狂热。同样,我也不相信只通过堆砌目击证据、家庭财产清单或移民记录等资料就能教好历史。我们应当在重视认知方式(偶尔需要钻进“兔子洞”里)与强调更全面的内容和思考之间取得平衡,或者甚至将二者交织融合。

    如果教育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兔子洞”,必须深刻钻研具体细节,那么,学生就再没有机会从整体上熟悉一个学科中最好的那片广袤天地。但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并不是“兔子洞”过多,而是太少。为了令学生的学习具有生活价值,我们应当继续寻找历史、科学、文学等学科中的“兔子洞”。这不但能使学科知识更有意义,而且能帮助学习者为生活做好准备,进而自如地漫步在广阔的世界中,探索其中的奥秘。

    ……

    讨论主题:理解适宜于学习者和具体情境的认知方式。

    探索1: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除了具体的知识内容以外,各个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全局性理解:学科的认知方式。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描述情景的方式、论证主张/理论/观念的方式、解释现象的方式以及应用于特定领域的具体方式。不同学科的描述、论证、解释和应用方式差异悬殊。在认知方式的引领下,学科内容和技能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且支持更深入的学习。我们必须肯定认知方式的重要价值。

    探索2:选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在探索“什么知识值得学习”的道路上,我们第一次不需要面对选择的危机,无需作出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当然,每个学科内都有存在微妙差异的各种认知方式,对此,复杂的技术性争论层出不穷。不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也不必担忧。每个学习者都应该能够了解并适应多门学科的不同认知方式。

    探索3: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

    更好的消息是:认知方式,至少是初级的认知方式并不复杂,从结构上来看,它比我们期望学生掌握的许多知识内容更简单。例如,在数学领域,基本的建模方式和基本的猜想、证明方式就比初级代数容易理解。另外,一旦学习者了解并适应某学科的认知方式,那么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也将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所以,让我们致力于讨论:在教授某个学科时,老师应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集中体现的学科认知方式?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偏离知识内容、只强调过程,而是意味着学习者在接触某学科的知识内容时,有计划地认识、反思该学科的认知方式,并与其他学科认知方式进行对比。

    探索4: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

    当涉及认知方式时,传统教育往往将其作为高深的学习主题来处理。但是,我们完全不必徒增难度。基础认知方式更简单易懂,而且我们可以在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引入适宜的初级认知方式,为学习者今后的进步提供支持和动力。

    (选自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杨彦捷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1-23/xw_1732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