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基础教育综合质量监测结果显示,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学生在学业发展水平、品德与公民素养、人际交往与自我发展、运动与健康、兴趣特长与社会实践等方面均位居全市前列。事实证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实施的“四位一体”教研模式,已成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立足科研引领,构建高位发展的实践路径。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宏观层面:我们启动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总结成效。
中观层面:随着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推进,我们在全区15所学校针对战略规划、文化特色、教学改革、校长发展、学校治理等开展集中攻关、先行先试,探索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模型,并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微观层面: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亟待提升。基于此,我们实施了“千人百题”行动计划。“千人”,即全区教师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放弃;“百题”,即围绕教育教学中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立小课题。教师在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提炼、边提炼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升的螺旋上升中,不断产生新体会、新思考和新成果。
立足教研先行,形成融合创新的实践策略。开设“学科+”融合课程,寻求课程育人新载体。在综合实践中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融历史、政治、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编写16本《活动指导手册》,形成政治、经济、文化三大课程群,并在全省示范推广;在体育学科融入《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形成“30+10”课堂模教学式,学生参与运动意识、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生一长、一生多长”的特色发展格局。
落实课程育人理念,打造课堂教学新样貌。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一中心四聚焦”,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学科本质、聚焦核心素养、聚焦深度学习、聚焦融合创新。同时创建了课堂教学“三部曲”:在课前,我们制定了教学设计模板,经过多轮实践,从1.0版重点围绕课堂目标意识、结构意识和策略意识升级为融入过程性评价的2.0版;在课中,构建了目标、结构、策略“三位一体”的学科微观模型,在实践中以模式化推进、个性化创新为原则,让新教师用模上好常规课,骨干教师超模上好示范课;在课后,依据课程标准相继出台了1.0版、2.0版和3.0版《区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评价促课堂质量的提高。
构建三级联动教研网,建立联合教研新机制。在教研机制上,我们构建区、学区、学校三级联动教研机制,开展覆盖全部学校、全部学科、全部任课教师的主题研讨活动;在队伍建设上,建立了涵盖专业团队、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三方联动机制,实现教研从“分散独立”向“聚智联动”的转变。
立足培训促进,建立双轮驱动的成长模式。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们从构成维度、组织环节、功能实现、任务部署四个方面进行整体架构,设计了八个模块的实训内容,牢牢把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点。我们在开展教材解读、试题命制、教学设计等各种大赛的同时,以“区域推进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为载体,采取培训促动—课题牵动—任务驱动—专家带动—课例行动的分段式“五动”策略,实现教师在目标引领下进行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立足技术支撑,搭建智慧教育的实践平台。信息技术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2018年我们建设了智慧教育云平台,该平台覆盖教、学、管、评、考五大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
一是教学资源优质化、多样化。经开区采用引进外部资源和积累内生资源两种方式,集聚优质资源上传到智慧教育云平台,满足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质量分析个性化、智能化。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教育管理者可以进行科学的诊断和决策、教师可以进行精准教研和精准讲评,数据的支撑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精准保障。
三是评价方式科学化、系统化。为更好地实现精准教研,智慧教育云平台植入了课堂观察模块,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的专题,确定观察点进行评价;通过对大数据分析,从发现问题到寻求策略再到改进教学,教师的教学从“基于经验”向“基于实证”转变。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