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爱做梦的人,由于吉林省名师工程这个特殊的机缘,共同走进一个属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的精神家园——吉林省思想品德郝淑霞名师工作室。
在这里,工作室成员点燃着梦想,凝聚着智慧,相互支撑、相互扶持。
2015年9月25日,北国金秋,在长白山池北一中,我们工作室的新老成员再聚首,共同见证一次心灵的感动,一份收获的喜悦。
在工作室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我们迎来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工作室实现了一次跨区域深度合作,在孵化的工作室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和子课题开题,分享每个人的智慧,共享工作室成果。教师邓持梅既是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又带领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团队。选择在她的工作室建立培训基地,是感情使然,也是理性选择,更是推动边疆地区教育发展的必然。
2011年,我与工作室成员们从相识到相知,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勤勉、谦逊和努力。我要像前辈培养我一样,让工作室成员因为有我的帮助而变得不一样,力争成为他们成长的助推器,与他们共享人生的精彩。我把这一举措看作是工作室第二轮运行的一种创新,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白山管委会邓持梅工作室、长春市李忠强工作室、长春市朝阳区兰艳敏工作室,与我们的工作室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三级立体学科研究团队。每一个报喜的电话,每一句感激的话语,见证了工作室成员们的成长,也为我们重新出发找到了动力和理由,我为他们感到骄傲的同时,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油然而生。
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之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蓦然想起,会静静微笑,共同回首,刻骨铭心。
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举行了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推出19个首批成立的名师工作室。当时,我曾代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出具有使命感的倡议:“让生命在崇高的追求中绽放!”从那时起,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意味着什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能做些什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应该怎样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还要做什么?
为了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不断地读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探索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一个周期,一次轮回。从自愿申请到成果辐射,我们的队伍从第一批发展壮大到第二批。在创新名师培养的实践中,在承继东北师大附中“五以”课堂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我们逐渐总结提炼出工作室的“五以”名师培养模式,希望以此传承附中文化,达到统一思想、提升能力、追求学术、形成风格、促进成长、发挥辐射的目的,为吉林省思想品德学科培养名师作出自己的贡献。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与梳理,提出了郝淑霞名师工作室“五以”名师培养模式,即以价值引领为先导,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名师培养为核心,以反思提升为途径,以发挥辐射为目标,并围绕这五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工作室最初确定的3年发展目标已初步实现,见证了李忠强、邓持梅从省骨干教师逐渐成为省内有影响的名师,兰艳敏、李战卫、付军、高雪从市级骨干教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付玉娟、李博从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坛新秀。每一位工作室成员都从原来优秀的教书匠变成了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的追梦人。
未来3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五以”名师培养模式,依托三级立体工作室网络,在第一批成员的示范引领下,从孵化工作室的实际出发,开展纵横交错的主题研究,不断探索思想品德学科的本质问题、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前沿问题,把“思想品德学科嵌入传统美德教育”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思想力、研究力和创新力。
(作者单位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