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找一种简单的方法用于我们的教学。它可以解放教师,让教师教得轻松;可以解放学生,让学生学得快乐。
大量的事实说明,教师完全可以从当下“繁难复杂的精细备课”以及“喋喋不休的步步引导”中解放出来。但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如此之难呢?
一方面是教师自我削权不易,退位太难。我们总有太多的不放心和担心,实质上是不相信学生。有教师曾咨询:“你不让举手发言,我也这样做了,但不行啊,学生站起来都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我,还在等我发令。”走进他的教室,我发现他说的情况一点儿不假,学生发言是不举手了,想发言的就站起来,但还是不说话,眼睛望着教师,等着教师点名。这看似把发言的权利给了学生,其实是用起立发言代替了举手发言,而让谁发言的权力还在教师手上。于是,我将这个教师“推”出门外,我们在教室外观课,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没有教师,学生的发言竟然这样秩序井然,竟然这样精彩投入。
已经不是第一次把教师“推”出教室了。当遇上放心不下的教师时,我们常常会不讲情面地把教师“推”到门外,让他看一下:此时的你,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做出的一举一动,都是对课堂的一种掌控,体现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课堂上,没有学生能与教师抗衡,甚至在教师出现错误时,也没有学生敢当即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至高无上的权力让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然而太多的教师不仅没有反省,反而沉湎于这种权力,以至于课堂无论发生什么,教师都能用手中的权力,驾驭课堂,将课堂教学娴熟地拉回预设轨道。
教师要勇于自我“削权”——不当说的话少说。尤其是在学生自己思考时,不要去干扰他们的思维。
课堂上还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问及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学生的学时,往往会说,“我会这样教……”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怎样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可以怎样学。教师应该思考,如果教室里没有教师,学生怎样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我们是怎样看报纸的?往往先挑选题目,然后读下去,读完有个大体的评价,如果遇到不懂之处或精彩之处,还会向旁边的同伴分享,会将美好的句子画线标记下来……
为什么会先挑题目?因为每一个题目都是文章的“心灵之窗”,它总括了文章的要旨,它会告诉读者所关心的一些信息,会激发读者想到一些问题。读者从这些信息中挑选的内容,其实就是自己所感兴趣的。然后,读者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和思考,读完之后,再向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触。
——我希望课堂教学也能如此。
如果做一套练习题,一般是什么程序?先做会做的,然后思考不会的;实在想不出来,再求助于别人。在做题的过程中,没有人喜欢别人在旁边絮絮叨叨、不断打扰。求助于别人的问题,也是那些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而不是从头至尾,无论会与不会,都要一次次地说出来、问出来。
——我希望课堂教学也能如此。
分享式教学给出了“问题——思考——分享”这一教学的基本流程,而其应用的模式却存在于教师自己的头脑中:自己在自然状态下怎样学习,就让学生也这样学习;自己在自然状态下怎样与同伴互动,就给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环境和平台。
下面这个“教学推论”,也许可以给教师一些启示——
把情境给学生,学生好奇的眼睛就会发现问题;
把问题给学生,学生好探究的大脑就能想到办法;
把困惑给学生,学生好讲理的天性就能让思维更缜密;
把空间给学生,学生就会在分享中品尝到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