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整体优化并不一定要取消现在的课程分类和已有的学科,它的着力点是打破那些已固定的不同学科间的边界,穿越那些近乎僵化的学科和知识界限,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种课程资源的穿越,并非是一种理论,它已经成为了课程建设的一种专门性的课程技术。——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
北京将课程设置自主权下放到学校,让最了解学生的校长、教师根据本校情况和学生学情进行课程设置,服务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都能获得幸福感,这是教育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
每一位教师都天经地义地有他的课程领导力,并且要和学生一起创造课程,否则教师就沦为了教学机器。如何优化课程领导力?第一层面是兴趣、动机、态度,有了兴趣、端正了学习动机就成功了一半;第二层面是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这是对理解力的分解,思考、判断而且有表达;第三层面是技能,观察技能、实验技能、交流技能和各种实务技能;最后一个层面,才是知识点的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钟启泉
培养综合素养,课程就要加强实践性。课改要重点研究学科总目标,校长和教师要学会发现、诊断、保护学生的特长,不能再单纯地以分论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
编写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对知识、课标等进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材进行二次改进。这一过程是对教师课程整合能力的有效锻炼。
——北京市太平路中学校长高新桥
如今,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出现“重智轻体”的倾向,学校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围绕音体美,开设兴趣类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镇级、乡级学校,推广兴趣类课程很有必要。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中学校长任继雄
教学要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不时地发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并总结归纳,使教材得到延伸和拓展,这正是课程开发的起步。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初级中学教师贾庆丰
(钟原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