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多年来,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一直制约着县域教育的科学发展,加之受师资短缺、学生厌学、生源外流等因素的影响,全县整体办学效益偏低,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区域基础教育教学整体发展状况和师生生命状态亟待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改革的大趋势,范县教育人该如何行动,破解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困局?
2010年5月,以局长黄守月为首的新一届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开始思考这个重大问题。经过5个月的深层调研和反复论证,全县决定率先从课堂教学改革切入,选择3所学校探路课改,建设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快乐课堂。
实践证明,这条课改之路是正确的。2012年9月,县教育局再次作出重大决策:在全县范围内推行高效课堂,真正全面开启范县区域课改之路。与此同时,关于全县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明晰起来,即以豫派多元课程管理理论为引领,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工作,建设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的“一主三元”教育工程,逐渐形成大教育、全课程、活课堂、高质量、新生活,引领学生获得生命的自信、阳光的生活和幸福的微笑,营建生机盎然的幸福教育豫派课改“范儿”。
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教学范式,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快乐课堂;着力构建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让浓郁书香、文化艺术、品德养成成为生态校园的主色调。该工程着眼大教育、全课程,立足全方位、多角度,面向多层次、活课堂,追求高质量、新生活,从而引领学生获得生命的自信、阳光的生活和幸福的微笑。
——顶层设计,全面落实——
为师生成长创设民主、人文、和谐氛围
范县幸福教育工程的整体设计,是从内涵上着力构建“一主三元”豫派课改样本,实现构建快乐课堂、提升综合素质、养成良好品质、创造幸福教育的目的,促进师生快乐生活,幸福成长。
如果说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推广使范县课改化茧成蝶,那么“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的实施,则是一场全面教育改革的拔节。
在工程实施初期,该县建立推进机制、完善评价机制、改进激励机制,采取自上而下纵向推进,乡镇学校横向联动,外出学习更新观念,请进培训转变思想,“望闻问切”深入督导,联片教研经验交流,教育论坛思维碰撞,周报周查督导问责……一系列有效措施,谱写了此项工程实施“换思想、创模式、树形象”的三部曲,使全县教育系统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各尽其责、各显其能,确保了“一主三元”幸福教育的深入实施。
幸福教育首先要关注生命质量,构建快乐课堂。课堂是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3年多来,全县各学校锁定课堂,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独学中提高自学能力,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倾听、交流与展示,在探究中感受收获知识、启迪心智的快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的愉悦,达成知、情、意、行的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个性张扬、幸福溢显的过程。
幸福教育还要开展“三元”同建,实现“多元管理,全程育人”,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书香校园”是师生永远的精神家园。范县中小学校利用读书心得交流、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共读一本书、图书漂流、读书标兵个人及集体评选等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实现高效阅读,打造海量阅读,引领师生走进经典,建设精神家园。
“艺术校园”是师生幸福教育展现的重要舞台。该县中小学联系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深入开展跳绳、踢毽、竹杆舞、扇子舞、武术操、太极拳等活动,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双重目标。
“道德校园”建设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动力源泉。各学校以“大主题、长周期”的校园道德建设课题为载体,抓住道德课程的创新设置开发、教材教法和考核评价制度3个环节,按照“简单易行、切实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组织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规范一言一行,实现“日行一善、周行一礼、月养一习”,从而达到“规范自我、规范他人、规范群体”的目的。
这样的“一主三元”教育格局,为师生成长营建起民主、人文、和谐的氛围,让他们的天空更蔚蓝,生命更灿烂。
在评价范围上,对学校的评价从重硬件建设向重内涵发展转变,对教师的评价从重教法向重学法指导转变,对学生的评价从重单一的成绩向重生命状态和综合素质评价转变;在评价方式上,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重总成绩向重进步幅度转变,从重个体表现向重群体捆绑评价转变;在评价结果运用上,从重档案保存到重公开展示转变,从轻奖轻罚向重奖轻罚转变,从保守留人向开放推人转变。
——机制保障,真抓实干——
为区域课改探索路径和方法
区域教育改革,顶层设计很重要,但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机制保障、路径方法选择同样重要。
为了确保“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落到实处,县教育局以三大机制建设为抓手,以课改为导向,推动发展。
建立推进机制:县教育局有关股室、各乡镇、各学校实行台账式管理模式。目标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节点等要素,做到账表清晰,可操作性强;各乡镇中心校、初中和县直学校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揽全局。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在评价激励机制方面,不断加大高效课堂的权重,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评价范围上,对学校的评价从重硬件建设向重内涵发展转变,对教师的评价从重教法向重学法指导转变,对学生的评价从重单一的成绩向重生命状态和综合素质评价转变;在评价方式上,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重总成绩向重进步幅度转变,从重个体表现向重群体捆绑评价转变,实施“后三分之一”学生成绩考核评比;在评价结果运用上,从重档案保存到重公开展示转变,从轻奖轻罚向重奖轻罚转变,从保守留人向开放推人转变。
用好督导引导机制:县教育局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对各学校课改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指导,严格落实相关奖惩制度,包乡镇领导和股(室)长经常不定期深入到所包学校,蹲点指导,跟踪督导。
在课改推进策略和创建方法上,全县坚持“试点先行,梯次跟进,全面铺开”的原则,从临帖、入帖到破帖,步步为营。
2012年秋,全县统一推进课改之前,3所学校先行试点;全面推进后,强化每所学校的课堂督查。通过实施“创新机制、科学推进——多元培训、强力推进——跟踪指导、临帖破贴”的路线图,在不断实践、总结、提升的往复循环中,探索实践独具特色的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使高效课堂在全县中小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期间,县教育局不仅邀请各路课改专家到本地强化培训、诊断指导课堂,还积极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县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经常深入到学校实地听课、现场督导和指导,引领教师进行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开展高效课堂基本课型达标活动等,不断发现典型,培养典型,然后召开典型经验现场会,并通过论坛、报告会等形式,宣传推广典型经验,用典型引领发展。
这期间,学校的课改文化也成为营造课改氛围、助推“一主三元”建设的有效手段。那些督课公示栏、感动班级人物宣传板、优秀小组长展示台,总是吸引着师生的眼球;那些新班歌、班徽,组名、组训的设计,不仅大多出自学生之手,且独具匠心;那些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励志标语口号,每天都在校园里展示;那些体现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的课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还有校长、骨干教师的课改论坛,定期举办的高效课堂大赛,量身定做的“高效课堂培训大篷车”,依托本土且高效益的培训……活动丰富、展示平台多样,以此推动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为区域课改提质助力。
范县教育人着力构建的大教育、全课程、活课堂、高质量、新生活,科学处理了学科分数、幸福指数和综合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较大程度的实现与发展,全面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三元”,硕果飘香——
为区域品牌绘就幸福蓝图
真正好的教育改革,从来都不会牺牲质量。范县正是在好的改革中崛起,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逐渐走进濮阳市前列;范县教育由名不见经传,越来越受到省内外教育专家和同仁的关注,河南、山东、云南、安徽等省内外学校先后到该县参观学习。范县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省文明单位等,短短5年时间获得160余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如今,走进范县的课堂,再也看不到教师“霸占”讲台滔滔不绝的灌输,而是走下讲台,带领学生一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品尝合作的愉悦,感受自主的力量,也享受成功的喜悦。
改革也极大调动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各学校实施自主岗位认领,变要他干为他要干;推进自主活动开展,学生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受益者。范县思源实验学校“无人超市”的井然有序,便是最好的诠释之一。
范县教育人着力构建的大教育、全课程、活课堂、高质量、新生活,科学处理了学科分数、幸福指数和综合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较大程度的实现与发展,全面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岗教师巴世阳说:学生们在“一主三元”幸福教育中,长知识、练技能、强体魄、修德行,感受着成长的幸福;而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感受到自身成长拔节的声音”。
“许多教师和她一样,在课改行动和反思创新中逐步走向事业的新高度,成为省市县名师。其中,白秀娟、王丽霞、李香芝、吴方凯等教师获评“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张改玲、牛爱芝等成为“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十多位课改名师多次应邀到上海、广州、郑州、杭州、重庆等地上课讲学……范县先后建立了近20个名师工作室,60多个学科研究室,实现了青年教师抱团成长,教师梯级化建设初成规模。
区域内各学校特色日趋明显:范县第一初级中学的“道德讲堂进课堂”、思源实验学校的“八好教育”、第二初级中学的“四清课堂”、第二小学的“幸福教育第二课堂”、高码头镇第一小学的“多维成长课堂”等,逐渐形成引领之势。
这些都是范县“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多年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是范县教育人用辛勤和汗水绘就的区域教育蓝图,用勇气和智慧谱写的区域课改华章,其改革成效,逐渐呈现出豫派课改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