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作风,应该达到一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且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教师应该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甚至是朋友,具有宽容心、亲和力。
一个好教师,还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善于指导,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欣赏,懂得赞美,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引导者和鼓励者。
我在学校工作几十年,接触过不少优秀的学生。我常常在想,优秀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样子?就是那些考分高的学生吗?非也。在我眼里,优秀的学生至少应具备五个特点:要有理想、有上进心,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要有社会责任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融入社会,有同情心和爱心,懂得感恩;要有大度、宽容的胸怀,能乐观、积极地看待问题;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会反思、质疑、总结、归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兴趣广泛,能做到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融合,精英素质与平民意识的结合,科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统一,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和谐,鲜明个性与团队意识的协调。
要成就好的师生关系,必须落实“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的理念。向学生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和尊重学生。依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和人格尊严。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多层次、高水平发展。
要成就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
欣赏学生的优点。哪怕学生是一棵带刺的蔷薇,但只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鼓励和欣赏,那么,他们也能绽放出美丽而绚烂的花朵。相反,训斥往往导致失败,学生都有人格尊严,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在教师那里受到关注和赞赏。如果学生能较好地生活在被认可和欣赏的环境里,他们往往会有更足的学习动力,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努力做学生的同伴。如今,教师作为文化传递的主体地位没有变,但他们却不能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要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把自己变成学生的同伴,相信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教学相长,完全没有了教师居高临下的感觉,师生应平等互助,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教学实际问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在参加活动时,教师与学生互为师生的机会比较多,教师可以以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的情感品质,在理解力、控制情绪、表达等方面给学生以帮助,而学生则以浓厚的活动兴趣、灵活的信息内容、开放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动手能力,给教师以帮助。
以学生为本。引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从生存、发展需要出发,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策略上进行选择,让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教的不仅是知识、技能和方法,更是启迪、鼓励和力量。
成就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当“教书匠”看,而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当人看。因此,我们不能只研究题,要多研究人;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要关注“能力”;在要“分”的同时,更要关注“人”。
(作者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