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的野食自茅针始,“打了春,赤脚奔,挑荠菜,拔茅针”。在乡下,早春时节的茅针是孩子们随意就能摘到的美食,《毛诗品物图考》中说:“茅春生芽如针,谓之茅针。”茅针是茅草长出的绿茎,大约两三寸长,翠绿润圆,头部尖尖的,好似一根细细长长的缝衣针,顶尖部呈紫红色,浑身上下长着又细又密的茸毛,摸上去柔柔的。
最早描写茅针的诗见于《诗经》。《邶风·静女》有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将茅针谓之“彤管”,形象之外,又可见茅针顶端那抹胭脂般润泽的光亮。宋朝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中“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也写出了茅针的可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几场春雨之后,田间陌上、沟壑坡边,葱绿一片,间有疯长的茅草。春风拂过,茅针从茅草里探出身子,那模样有些新奇、有些害羞,还有点儿顽皮。鲜嫩的花蕊一片银白,细嫩的茅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可是不一般的美食。小心剥开几层苞衣,露出绵长白软的茅针肉,轻轻地采撷下来,放到嘴里慢慢咀嚼,爽滑、甘嫩,柔韧中带着甜津,草香中含着清冽,就是一团初春的气息了。
小孩子们一起去拔茅针,那就更有意思了。大家比着看谁能找到最大最嫩的茅针,看谁拔得最快、拔得最多,还有人唱着自编的歌谣:“茅针茅针两头尖,我吃茅针你吃烟,茅针茅针两头长,我吃茅针你吃糖。”玩累了,孩子们就躺在地上,看蓝天中朵朵白云悠悠飘过,听低飞的燕子呢喃细语。孩子们还会拔些茅针带回家,巧手的家长便做出各种菜肴——比如茅针炖蛋,用茅针炖的蛋羹特别鲜嫩;还可以用茅针与韭菜烧汤,或者用茅针和馅做面饼。无论怎么做,都离不开一个“鲜”字。
谷雨之后,茅针长老了,嚼之如干絮,没什么吃头。但茅穗绽开后,蓬松如小白兔的尾毛,绒绒的一片白迎风飞舞,给乡村的田野又增添了一片风景。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顾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