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被拴住的缪总

[db:作者]  2016-04-13 05:08:11  互联网

  缪总是我班里的一个“后进生”,总是寡言少语。他不说话时严肃的派头有点像老总,我偷偷地称他“缪总”。

  各科教师都向我反映:每次叫缪总站起来回答问题,他永远在上演“沉默是金”的戏码。一次,我去旁听班上的英语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请缪总回答,他又是沉默以对。课后,我派提前安排好的小“地下党”前去试探,结果缪总很顺畅地就回答出了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倒要一探究竟!

  想跟缪总谈心,他又把嘴巴拉上了“拉链”。别无他法,只能去调查家庭背景,缪妈妈说三年前因为工作调动曾经把孩子转学到外地一段时间,到了新学校,学习进度不同,孩子上课发言总是出错,百般不适应。虽然转学回来,却落下了这个“病根”: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回答问题。

  听完缪妈妈的话,我突然想起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描述这种现象: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重复的失败或惩罚会导致当事对象有听人摆布(不再挣脱)的行为。如果把缪总套入这个公式,呈现方式是这样的:重复的失败或惩罚(发言遭训斥)→听人摆布(不再发言)。

  不只是缪总,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某段时间或某个点在体验着习得性无助:搭建积木总是失败的孩子不再喜欢玩积木;做不出物理习题的学生干脆只抄答案。教育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比比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把习得性无助公式中的自变量改成重复的成功或强化,有没有一种可能将习得性无助变为习得性自信呢?我决定在缪总身上试一试。

  如果我们想把缪总的习得性无助转变为习得性自信,结果应该是“畅所欲言”,那前面的自变量就必须是现阶段发言“屡遭”表扬。这么一描述,听上去很美好,可操作起来太难了!我在纸上规划思路:想让缪总不被无助锁喉,先得让他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同的同学有能力“挣脱批评”。

  由于“挣脱批评”是一个动态而漫长的发展过程,我选择用情景剧的方式展示简缩的剧情。情景剧的表演,让缪总陷入沉思。缪总的眼神告诉我,他已经有所触动,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他学会归因了。

  借助心理课上的情景剧,我和缪总一起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琪琪转学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因为琪琪自己不够好才会遭到批评吗?发言遭到批评让琪琪变成了什么样子?怎样才能让琪琪变回以前爱发言的样子?最后一个问题:现在你周围的环境是熟悉的,你可以做到琪琪这样吗?

  缪总想了想,小声地问:“老师,你可以像琪琪的语文老师那样帮助我吗?”

  “可以啊,太可以了!”我高兴地说。辅导结束后,我与各科教师通气,明确了对缪总的辅导计划。万事开头难,只要缪总肯张嘴,一切就好办了!

  变化是一点点渗透在缪总身上的,一开始,他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往外蹦,后来,他能在小组内谈笑风生了,如果设置一些简单的表演任务,他还能跟着同伴们一起上台表演……眼看着他嘴开缝,眼看着他声带动,眼看着他有笑容,真高兴!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李官小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0/xw_2004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