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合作学习,人们的分歧很大。但我有时发现,大家虽然都在谈合作学习,说的却可能并不是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在说自己心目中的合作学习。后来在培训中,我愤愤然地说:“不懂合作学习的人,没有资格讨论合作学习。”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我是在提醒学员们注意,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内涵非常重要,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讨论都基于对合作学习的共同理解。
大多数人会将分组学习误认为是合作学习,结果发现分组教学的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好,于是回过头来把板子打在合作学习上。在课堂上把学生编成小组,让学生围在一起学习,并不一定是合作学习;反之,那些虽然没有进行编组的学习,很有可能是合作学习。
分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合作”二字。一群人在一起却没有构成合作关系,就不能称为合作学习。比如在公交车上,乘客们都在看书,可看的是不相干的书,虽然他们都在学习,但不能称为合作学习。真正的合作是小组成员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有强烈“荣辱与共”的感觉,还应该有结构化的合作方式,或互助或协同,使合作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具备合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教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就等于在学科学习之外增加一项学习内容——合作。而教学生合作,就一定要涉及合作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进入课堂,我们一般能感觉到这个课堂的文化,是崇尚合作还是崇尚竞争,抑或是崇尚个人主义。传统的分组教学,虽然表面看是合作的,但骨子里却是竞争的或个人主义的。课堂文化不变,合作学习就做不起来。
合作学习的课堂,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他们为全体成员的成功而努力学习,他们在一起庆贺共同的成功;竞争性学习的课堂,虽然小组成员也可能围坐在一起,但本质上还是在单独学习,他们为超过他人而奋斗,他们会在心底庆贺自己的成功,为他人的失败而欢欣鼓舞。长期处在竞争性的课堂文化中,优秀的学生会变得自私和保守,而差生容易放弃学习;个人主义的课堂文化中,学生为自己的成功而奋斗,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
什么是课堂文化?实质上就是课堂内的关系,不仅看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看生生关系。有共同目标、追求共赢、利己利人的生生关系,我们称为合作的课堂文化;崇尚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损人利己的生生关系,就是竞争性课堂文化;而老死不相往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利己不损人的生生关系,就是个人主义的课堂文化。
从课堂文化角度鉴别教学,我们认为合作的是现代教学,而竞争的和个人主义的是传统教学。有意思的是,传统的课堂常常把自己打扮一番来冒充现代,然后发现效果不好,就回过头来狠狠地批评一下现代教学,结果使那些原本对合作学习抱有兴趣的教师也开始游移不定。
所以,当有人在你面前表扬或批评合作学习,请你先不要急于展开讨论,而是先询问一下对方,他所理解的合作学习究竟是什么。如果对方正在讨论的那个“合作学习”其实是传统的分组教学,那就一起批评吧。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合作学习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