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幸福的歌谣,从湘西大山里唱起,唱响大江南北;这是一支助学的情歌,从保靖边城发声,响彻长城内外。情歌越唱越深沉,歌谣越唱越响亮……
这个从“填词作曲”到“纵情歌唱”的人叫唐大全,今年51岁的他是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一名普通教师。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爱心就这样被点燃
唐大全踏上“爱心之旅”,是从春天出发的。
2011年4月10日,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边城爱心协会花垣分会大型助学活动如期举行。
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心行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人头攒动的队伍里,唐大全站在最前面。拍照、鼓掌、摇旗呐喊,以志愿者身份参加活动。
最让唐大全震撼的是在花垣县补抽乡大哨村送温暖时,在一个贫困学生家里见到的情景:破破烂烂的木板房,挤挤挨挨地摆放着两张铺着稻草的床,离床不到两米的地方还卧着一头牛,一根临时顶起来的柱子和几根东拉西扯的绳子,勉强撑起这个快要垮塌的家。
目睹这一切,泪流满面的志愿者们为这个家庭送去棉被、衣服和厚厚一沓善款,受助学生对志愿者们的到来又惊又喜,一个劲儿地说感谢。从这样的活动中,善良、热心的唐大全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萌生了在保靖创建爱心组织的想法。
“其实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但过去自己一直做高中班主任,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唐大全说。
成立这样的爱心组织,也与唐大全自己少年时代的贫困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唐大全生在保靖县原龙溪乡要坝村,虽然距县城一步之遥,但贫寒的家境让他从小吃尽了苦。一个苞谷、一个红苕,就是一天的伙食;一件衣裤,一双鞋袜,就是一年的穿着;5个兄弟姐妹上学读书,学杂费加起来不到10元钱,家里却没有。为了上学读书,每年柳枝吐新芽、油菜花盛开时节,唐大全作为家中的男孩子主动站出来,带着锄头、柴刀,从早到晚、满山满岭去挖油木子药材,然后拿到县城去卖,靠那些角角分分钱换来弟妹们上学的机会。尽管如此,让唐大全心怀遗憾的是,4个想读书爱学习的弟妹们,最终还是因为没有钱早早地回家种田地去了。那时的艰苦与无助,深深刻进唐大全的心里。
1982年,唐大全中师毕业,辗转到保靖阳朝、花桥、水银等偏远乡镇教书,随后调到县城保靖民族中学教高中。一路教上来的唐大全总能遇到因家庭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这一切都让他感同身受。身为班主任,每次下村劝学,看到这样的情景,他都忍不住掉泪。
儿时的经历,从教的感受,让唐大全坚定地走上爱心助学路,有了以一己之力聚集千万人爱心的想法。那年从花垣回来不久,由唐大全牵头的边城爱心协会保靖分会民间爱心组织悄然成立。
真正想做这件事,才发现困难重重:场地、办公设备、网站创建、人员招募……问题一个接一个摆在唐大全这个“当家人”面前。没有设备,他找电脑公司老板要;没有技术,他找学校电脑教师帮;没有人手,他找周围亲戚朋友凑……
创建之初,唐大全被搞得“焦头烂额”。
从城市到乡村,救助队伍越来越庞大
那是一段异常难捱的日子。
没有人手,唐大全独自上路。身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他一个星期20多节课,周一到周五还要坐班,走访学生只能放在周末。学生居住分散,路途遥远,许多地方车不能达、船不能到,一天只能走访两三个学生。他早出晚归,跑一天回来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但还得打起精神处理照片、整理数据、上传信息,从未在晚上12点前休息过。
爱心助学网要实现求助信号与救助信号的及时沟通,需要收集大量困难学生信息,整理资料上传到网上,寻找爱心人士救助。这些工作一环扣一环,不能有丝毫松懈,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
可是,怎么解决人手紧张的问题呢?唐大全向一些老同学求助,没想到却处处碰壁。有的嫌没报酬不愿干,有的推说爱莫能助,有的怀疑他是非法组织……
即便如此,唐大全也没有退缩,面对各种困难,他打电话向边城爱心网的创办者求教,请他们上门指点迷津。为了扩大影响力,唐大全联系了当地的保靖生活网,通过这个保靖人最关注的平台,找到了团队建设、下乡需要的免费车辆和司机;找到了团队文书、活动宣传需要的文字工作人员和视频制作高手。有了这些热心人的帮衬和默默支持,唐大全的爱心助学行动开始扬帆远航。
为了解决人手困难,唐大全摸索了一条“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把爱心网站的大门向所有爱心人士敞开:一方面在网上招募义工、志愿者,发动周围的人加入自己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跟着动起来。
慢慢地,理解和支持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团队成员从城市发展到农村,又从保靖辐射到各地,爱心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数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名义工、200多名志愿者。
如今的唐大全就像一个辛勤耕耘的农夫,终于开始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从网络到街头,爱心走出保靖边城
如今,许多人都觉得网络上的事情可信度不高。当初,唐大全把学生资料放在爱心网上时,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常常是好几个星期都没人回应。唐大全不灰心,天天到各个论坛、微博里去找资助,发帖子,一个多月后才陆续有人伸出援手。
面对举步维艰的开局,唐大全积极地努力着,从没有放弃热情和希望。
采访中,笔者发现,唐大全在设计和填写《贫困学生调查资料登记表》时,至少考虑到三方面“细节”:一是如实填写学生家庭情况,列出贫困原因,描述贫困学生的居住状况、家庭成员、读书人口、家庭贫困状况等;二是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在校情况、各科成绩等;三是细心记录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等表现。除了文字记录,还拍摄了学生所住房屋、单人正面照、个人学习情景、奖励奖状、病残证明及家人合影等照片。
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真实可信又感人,就这样,救助工作逐渐打开僵局。
让唐大全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找不到救助人的情况不存在了,保靖边城爱心网已“网遍天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组织、爱心团队、爱心人士都通过他精心编织的爱心网“同频共振”、无缝对接,只要一发出救助学生信息,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抢着救助。如今,爱心人士不断从全国各地向保靖汇聚,爱心礼物也从四面八方寄到保靖,一股爱心暖流源源不断地注入保靖,流向土家苗寨。
在唐大全眼里,爱心助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时候,为落实一个孩子的情况,唐大全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除了路途艰辛,他还经常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汽油费、车船费等各种开销……
同时,唐大全是个坚持按原则办事的人,一再强调要“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他死死守住的资助底线。以前,个别志愿者工作中想打“擦边球”谋私利。唐大全亲自上门核实,得知结果后毫不客气地亮“红牌”警告,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在走访调查中,为了减轻走访学生的心理压力,唐大全每次出发前,都要慎重考虑人员搭配、走访路线,反复强调走访纪律、走访细节。
为了让每一笔资助金对号入座,真正送到贫困学生手里,唐大全要求每次到学生家捐助都必须3人在场,学生亲自签收,按下手印,上门义工要拍照,受助人当场要与资助人通电话。捐助结束,受助学生还要签写《助学金收据》,填写《学习和生活更新表格》、书写感谢信。受助学生写信向出资人汇报情况,唐大全和义工志愿者会专门打印好信封、贴好邮票,帮孩子完成心愿……
唐大全就是用这种认真、细致的工作方式,向周围传递着爱的正能量。
四川雅安地震时,为了给千里之外的灾区人民鼓劲加油,唐大全召集保靖边城爱心网的200多名志愿者,在县城沿江大道的广场上胸戴白花、手捧蜡烛,举行“为雅安人民祈福”活动,这一公益活动吸引了上千群众自发地加入进来。大家含着泪为灾区默默祝福,活动在山城保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去年情人节,生病住院的唐大全在病房策划了一场盛大的情人节卖花活动。他们通过志愿者从云南购买了500支玫瑰,在县城主要路口搭建了3个卖花台,50多个爱心志愿者走上街头参与公益助学活动。活动现场,爱心汇聚,最终筹措到4500多元善款,为酉水河边碗米坡小学400多贫困学生购买了书包、文具和体育用品。今年情人节,唐大全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筹集了8000多元善款,为川河界上野猫洞小学全校学生送去爱心和温暖。
逢年过节,唐大全总会召集志愿者走上街头,挂牌举行大型活动,用这些方式传递爱、汇集爱、奉献爱。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爱心助学的脚步不会停止
在爱心助学路上,唐大全走得其实并不顺畅。
唐大全身体一直不好,曾两次晕倒在助学路上。2012年12月,唐大全重病倒下,住进了州人民医院。当时,保靖边城爱心助学刚起步,与深圳“爱心传递”助学团队正在对接,由于没帮手,唐大全在医院里每天都要与深圳那边联系沟通。住院期间没法操作电脑,输液时也不能乱动,他忍着病痛,学习用手机上网、完成文件数据上传。就这样用手机“敲敲打打”,居然使10多个困难学生得到救助。
2013年7月,唐大全再次病倒,医生建议他去长沙做手术,但唐大全选择了保守治疗,想把做手术的钱留给山里困难的孩子。尽管身体不好,但每次走访调查,他都把不通路、路不好走和路远的地方留给自己。为了爱心助学,50多岁的他节衣缩食买了辆摩托车,跌跌摔摔学起了骑车。“只要车能去的地方,不管路再远,再难走,天再冷,他都会自己骑车过去。”义工朱开敏满怀敬意地说。
笔者手上有一份唐大全给保靖土家苗寨孩子带来的爱心账单:
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深圳、长沙、武汉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把“爱我湘西、捐资助学”大型活动、“捐出玩具、分享童年”公益活动、“衣+衣=爱”冬衣计划等20多个助学活动主阵地放在保靖。
3年来,唐大全和他的团队共调查走访了300多名贫困学生,每学年募集助学资金40余万元,为254名孩子找到了192名“一对一”资助人。
湖南中正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长沙LP爱心团队等爱心企业和团队开始对口援助保靖,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为翁科、花桥、押马、木芽等7所边远村小修建了漂亮的校舍,为野竹坪、碗米坡、涂乍、马王等办学条件落后的小学更换了课桌椅,添置了体育器材和新图书。
现在,边城爱心活动已经辐射到保靖县16个乡镇每个需要帮助的困难孩子。谁家经济困难,谁家孤独无助,登记本上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反映问题和处理结果,唐大全都记得清清楚楚。助学路上,他一直在用行动感动着爱心人士们。除了调查走访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及时外,他还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完善受资助人的数据和信息,定期更新,要求受助学生和学校每学期至少书信联系一次资助人、电话联系一次救助人,而他自己逢年过节也会发短信问候救助人。
许多时候,爱心人士是被唐大全和他的团队的工作精神感动的。去年暑假,一批爱心人士风尘仆仆来保靖走访贫困家庭大学生,唐大全亲自陪同走访调查,最后按每个学生4000元标准,一次性资助了14个上不起大学的孩子。
最令人感动的是,时至今日,保靖边城爱心网的全部“家当”是学校免费提供的:一间简陋砖瓦平房、爱心人士送过来的两张办公桌椅、公司捐赠的3台“二手电脑”。没有自己的场地,没有自己的车辆,没有活动经费……尽管面临许多实际困难,但唐大全和他的团队却把爱心助学搞得风生水起。
去年底,长沙爱心人士来保靖看望受助学生,参观了保靖边城爱心办公室,深受感动,当场写下心灵感悟:“许多朋友都赞成我们资助贫困孩子,可我也在被另一批人感动着,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没办法结缘这些孩子。他们就是边城爱心网的这批可爱的义工和志愿者。与他们相比,我们太渺小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唐大全的感召下加入到爱心队伍,跟着他的爱心脚步,一起走在爱心助学的“最后一公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