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有一个“长大当教师”的梦想。在我的认识里,所谓的“好老师”就是好好写教案,好好讲书本上的知识,好好批改作业……因为我所看到的“好老师”就是这样的!然而,烦恼随之而来,教案写得好,课未必上得精彩;自以为讲好了课本知识,学生又不一定感兴趣,尤其是一群不爱写作业又爱惹祸的淘小子,几乎每天都会让我发几次脾气……
感谢我当时的教学校长,她看到我喜欢读小说、看杂志,便建议我读一读教育教学类书籍。于是,我放下小说,到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开始是强迫自己读,读着读着心中渐渐为之所动——原来老师是可以这样做的,原来教育是可以这样美丽的!读100条建议,我写下100份感悟,也给自己明确了100个努力的成长点。再后来,校长向我推荐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阅读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当年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时熟悉的感觉。后来读《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我喜欢上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我喜欢像这样在感受故事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工作。
很庆幸在前行的路上,我遇到了“李镇西研究会”,我把她作为命运给我的恩赐。与研究会的老师们一起行走,我像是找到家的孩子,内心总有一种踏实和安稳。研究会里有一群领跑者,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坚持践行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至少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除了备课外,阅读是最好的方式。磨刀不误砍柴工!阅读让我的课堂丰盈起来,也让我更有底气站在讲台。课堂上,我与学生对话,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用对待公开课的态度上常态课,用上常态课的心态上公开课。
我会每天注意与孩子们保持沟通。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于“到老师办公室来”充满畏惧,我就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留下一块空白,让他们每天写一句最想对我说的话。第二天批改作业时,我会一一回复。有时还真的能够发现一些小苗头,处理一些小问题。我用这样的方式教给孩子们一份信任,给他们一个情绪宣泄口,也给自己一个从容解决问题的机会。
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我把它交付到每一天的反思里——这也是我的教育日记!每天我要手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之所以要手写,是因为我可以随时带在身边,随时书写,也能及时翻看前面的问题,以便后面可以衔接,或者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一个学期,我的反思笔记会积累厚厚一本,在书写的时候,我重新审视过去的一节课,也对即将开始的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阅读的乐趣不在于记住多少,而在于那时那刻的感受。因为自己喜欢阅读,所以我在班级开展了“师生共读”活动。我与学生一起比赛读书,一起制作读书记录卡,一起统计书的名字和字数,看着字数攀升,这本身就是一种能感觉到的成就。
这几年,在这样的思考中去阅读、感悟、实践,我的工作增添了许多快乐。我不断探索实践各种“班本课程”,主动参加各种学习,从一个不爱“出头”的害羞女变成愿意与别人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女汉子”……这些都是表面看得到的,还有看不到的,即观念的转变。我知道了所谓的“师生一场”,是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成长自己。
“长大当教师”的梦想已经实现多年,“当个好教师”是我现在的梦想!路还很长,我依然在路上。我把李镇西老师倡导的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作为我的行走方式——虽然累,虽然忙,但我乐在其中!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通化市通钢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