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找到“长短课”的标尺

[db:作者]  2016-07-13 04:53:24  互联网

    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已或多或少实行了长短课时,而在平时的集体备课或公开课研讨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提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一节课40分钟绰绰有余,不必让学生做重复无效的学习活动。其实,像这样的课就可以上成10分钟或30分钟的短课。然而,到底哪些课可以上成短课?哪些课可以上成长课?仔细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是承上启下的,它们常会出现以前学过知识的重影,这样的课需要唤起学生从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记忆。上好这些知识点的承上启下课,就要善于实行长短课,突破时间的限制,真正让学生融会贯通。

    比如五年级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中“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就用15分钟短课的形式达成教学目标,从教材的例题图可以看出,有许多三年级下册知识的重影。因此,我先让学生回顾三年级学过的例题,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五年级教材中的例题:今天学的同分母分数计算与以前学的分数简单计算有何联系与区别?有了问题的指引,学生很快发现了本节课学习的“新”点:理解了算理,将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最后迁移类推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并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法则。

    相反,小学数学教材也会出现一些启下的起始课,如果上好了,学生在后面学习相关课型知识时思路就会顺畅,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的课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知识的时间,把教学内容教深教透,避免受40分钟的限制,上成蜻蜒点水式的直线课。

    比如五年级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启下课,因为后续研究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都需要用剪拼、割补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研究。

    因此,我给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充分体验通过剪拼、割补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数图猜测:学生通过数格子,初步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设疑探究:不数方格,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学生多样化的活动材料,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展示汇报:学生交流成果,观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等量关系,概括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一节操作探究的活动课,可用50分钟的长课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看到,长短课的设置和选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只要每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就能因课施教。只要适合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师在不断总结提升中,会慢慢找到自己心中那把衡量“长短课”的标尺。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1/xw_207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