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千万别小看“总结梳理”

[db:作者]  2016-07-20 04:53:51  互联网

    但凡有过进山砍柴经历的人都知道,砍柴时先要将柴砍倒,然后再一捆一捆地将柴捆好,最后才能将柴担回家中。如果我们将课堂教学比作“砍柴”,那么这个过程一定要有“捆柴”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总结梳理”。倘若我们只“砍柴”而不“捆柴”,课堂教学终将收效甚微,绝不可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总结梳理并没有足够重视,课堂上往往一带而过,草草收场,学生的收获因此会大打折扣。

    总结梳理的三大作用

    整理作用。从“砍柴”的比喻看,总结梳理其实就是“整理”的过程。高效课堂注重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对学、群学、展示等大量的学生活动,使课堂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也比较零碎,就如同一堆散乱的珠子,必须要用绳线串起来,总结梳理就是“以线串珠”的过程。如历史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总结梳理环节,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

    通过总结梳理,按时间顺序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各种大事件进行整理,学生更能体会到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内化作用。好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也是知识内化较好的课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高效课堂更加灵动、热闹,但也容易使课堂缺乏应有的静思和内化。当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利用总结梳理环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新知,或背诵记忆,或强调点化,或静思回顾,或整理笔记,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是对当堂所学知识的巩固,都能强化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

    比如,小学数学课《倒数的认识》,教学的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倒数。总结梳理环节,教师重点归纳了“求倒数的方法”,特别总结了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写出倒数;求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颠倒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写出倒数。教师要求学生用3分钟记下来,再用2分钟抽查,能背诵出来的学生予以加分奖励。学生顿时踊跃参与背诵记忆,求倒数的方法也就根深蒂固了。

    评价作用。教育评价学者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高效课堂的教学评价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褒奖和鼓励,还应注重具体引导,更多地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因此,我们需要在总结梳理环节对当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给予恰当评价,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鼓励表现不足的小组;可以对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和展示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做得好的继续发扬,做得不好的予以改进;还可以通过设置自主评价栏,固定评价项目,依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确立阶段性评价重点,采用等级制或星级制,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主评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例如:请用A、B、C等级评价自己本堂课下列几个方面的表现。

    除了以上三方面作用外,总结梳理还能让学生养成课堂归纳整理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总结梳理的五大内容

    总结梳理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知识性和非知识性的。具体说来,主要包括5个方面:

    知识要点:课堂最基本的目标是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的达成往往又是学生获取高分的关键。因此,当学生一堂课学完,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比如,在学完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之后,师生一起归纳了本课的知识要点:知道我国气候的多样性,气温对气候多样性的影响,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秦岭—淮河分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我国温度带的分类及各温度带的主要作物……通过整理,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要点便一目了然。

    知识结构:总结梳理环节除了归纳知识要点之外,还应找出这些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使知识便于理解、记忆、应用,这就是知识结构。如在学完八年级政治课《同学 朋友》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了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图:

    这样,本堂课的知识脉络便一清二楚。

    生成性知识: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睿智的教师一般都善于捕捉课堂的生成,包括课堂暴露的问题、呈现的亮点及生成的新知识与新方法。如八年级数学教师在复习《从分数到分式》时,有学生采用了另外一种更快捷的解答方式,教师在进行总结梳理时予以肯定,从而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方法与规律:高效课堂倡导除了“学会”还应该“会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这其中既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和展示等共性的学习方式,也包括学科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如在学习语文《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师生总结了复述故事的3种方法:一是摘要复述法(找关键词、列小标题);二是详细复述法(依照板书、运用提纲、看图复述);三是创造性复述法(改变体裁、人称、结构,补充情节,刻画人物)。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升,学生才能掌握好学科学习的方法和窍门,从而学好这门学科。

    课堂表现:即对这堂课的学生表现和小组表现作出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总结梳理的五大方法

    课堂常见的总结梳理方法,基本有如下5种:

    结构图。对知识头绪较多、离散性较强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其结构内涵进行组合建构,使之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利用色彩、图画、文字等形式,从一点出发,把自己想到的与之相关的知识或事件,分门别类记录下来。

    如在学完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教师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把字形字义与文章主旨完美结合,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

    表格。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整理相关性强、相似度高的知识点,既能掌握单个知识点内容,又能搞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在学完八年级生物课《鸟》时,为使学生掌握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用于总结梳理:

    列举法。将知识要点一一列举,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脉络。如总结梳理八年级物理课《眼睛和眼镜》时,将知识要点列举如下:眼睛的结构,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和纠正方法,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和纠正方法……这样,学生就对本课的知识要点一目了然。

    自我评价表。即设计学生对自己在当堂课的评价表,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如我在本堂课的表现可以得到几颗星,本堂课我的效果达成可以得到几颗星,需不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

    总结梳理的操作流程

    总结梳理的基本流程可以运用“自学”“展示”和“反馈”的学习方式,一般流程为:自我梳理——同伴互助——教师点拨。

    操作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以生为本,让学生学会自我建构、自我归纳、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种能力又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二是发挥教师在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方面的优势,总结梳理阶段,教师要将学生未整理好的知识强化整理,使学生真正将当堂课所学的新知识理解透彻;三是黑板要留出教师总结、整理、点拨的位置,用于教师板书,突出当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易错点。这样,一堂课的学习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益。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金海学校)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1/xw_2073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