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效课堂实践领域的新突破

[db:作者]  2016-07-20 04:53:53  互联网

    当前,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已不是字面的含义,不是课堂概念,不是教学概念,而是上升为教育概念,成为评判真假课改的标尺。关于高效课堂的讨论,若是在不同层面展开,形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若没有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原创者的本义,就会曲解、误解高效课堂,甚至推演出貌似科学的荒唐结论。

    高效课堂理论认为,研究儿童是教师最大的课程。的确,研究儿童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起点,而且是发展儿童的必须,是教学的终极追求。所以,教育者必须要研究儿童。然而,这仅仅强调了教师研究儿童的重要性,而教师究竟如何研究儿童是需要工具和方法的。

    研究儿童重点研究什么?研究儿童是如何学的。比如,研究儿童的记忆、理解、应用知识的规律,又比如,研究定义、概念、公式、定理是如何建构的;还比如,研究儿童的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发散思维、聚焦思维、直觉思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研究儿童的心理发育,如孩子的心情、性格、气质、兴趣、人际关乐、交友等,研究儿童自学、合作、探究的心理机制。研究儿童各年龄段需养成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研究如何矫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等等。

    研究儿童的现实路径有哪些?近期的阅读和实践,让我找到了三条路径:一是北京市教科院副研究员王晓春研发的儿童诊疗法。他借助画心中果树、画全家福、画五项图(让儿童把一棵果树、一座房子、一本书、自己、另外一个人,整合在一幅画中)、回忆早期记忆、词语联想等方法,为儿童建立诊疗与心理档案,并进行科学解读和使用。二是依据已有心理科学研究成果,借助观察儿童表情、肢体动作行为,推测儿童在不同环境里的心理。三是《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一书作者刘热生提出的高效学习五维调控技术。刘热生认为,所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是由学生先天智力和主观意识造成的,而是源于孩子情绪状态不佳、知识体系建构不完整、没有积极稳定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因此,影响学习有五个因素:情绪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自我管理。以上影响学习的五个因素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系统的变化。要想学习系统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必须把系统的所有因素协调好,否则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系统出现失败的结果。

    在研究儿童的基础上,高效课堂的深化离不开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的有效载体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目标的上位概念理应是核心素养目标,也就是说,各学科目标要聚焦、服务、围绕核心素养目标。

    在我看来,学科分解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路径有:一是中小学螺旋式对接,即分层逐级达标;二是分项对接,即中小学各学科完成什么指标,分项达标。有些核心素养目标达成需要跨学科,如音乐与美术,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科课程在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时要均衡、合理,切忌某个素养多学科都培养,某个素养各学科均未涉及,造成营养不平衡,出现肢端肥大症。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需要全教育、全课程支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全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它不是线性的(仅学校教育),也不是平面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而是立体的、多维的。全教育是一个整体,它的目标指向都围绕一个中心——人的全面发展,即核心素养的培育。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把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统筹兼顾地分解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层面,通过多维互动,由三者共同合作承担。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封丘县实新学校)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1/xw_2074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