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学生王翊金恩在贵州省十一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学校供图
编者按 如何深化体教融合,是很多地方面临的普遍性难题,要全面认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新内涵和体教融合对于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深远意义,认识到位,思路才会清晰。国家鼓励更多地方结合实际开展体教融合改革试点,今天刊发的是遵义市体教融合的探索,以及当地一所代表性学校发生的改变,期待更多地方发生这样的“化学反应”。
体教融合是教育界和体育界的一个老话题,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如何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遵义市正在深化体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体教融合不足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体教融合内涵认识不足。以前讲体教融合,更多的是强化体育与教育部门在竞技人才培养上的资源整合。肤浅认识下的体教融合,顶多带来“物理结合”,难以产生“化学反应”。而新时代的体教融合,关注的是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追求的是“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育人目标,从人的全面发展层面强调体育与教育的充分融合。
体教融合机制不畅通。在我国部分地区,因体育和教育部门分设,管理体系独立、资源相对分割,难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融合机制不畅。县级层面教育、体育融合问题更加突出,集中表现为协商机制不健全、优质资源不整合、经费支持不通畅、共同组队不沟通。例如,在遵义市教育、体育部门没合并前,体育部门牵头、教育部门协同的青少年(中小学生)跆拳道比赛和青少年(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15个县(市、区)就有6个县级体育部门未与教育部门沟通,单方面认为没有该项运动员而未组队参赛。
体教资源共用互补不足。教育的资源在学校、在师生,体育的资源在场馆、在教练。以遵义市为例,教育、体育部门合并前,没有一所学校有条件开设游泳、击剑、射击、举重等课程,因为开设这些体育课程需要体育部门的场馆和教练员。在经费支持上,教育部门多数用财政经费开展体育项目,很少使用体育经费,尤其是体彩公益金。同时,学校体育场地、场馆也因管理成本、维护成本、安全因素等原因未向社会开放。
融合育才体系不健全。一方面,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育课受到排挤,有的学校甚至难以开足开齐;另一方面,为了取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参与训练的学生训练时间延长、训练量加大,文化课学习受到影响,学训矛盾突出。种种原因使得原有的训练体系与学校体育和文化教育有机融合的态势遭到破坏,造成了体育和教育的分离。为高水平发展学校体育,同时培养体育拔尖人才,遵义市原教育和体育部门分别创建了体育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等,但由于两部门协商不够、各自创建,导致出现项目学校零乱、项目布局不合理、苗子升学不畅通、教体人员无合力、项目推动无成效的现象,更有个别“基地校”校长连学校的项目是什么都不清楚。从体育部门来看,其优秀教练员未能参与到各类体育基地学校的指导和训练工作中。
从源头破解,独创“一合”“三创”“八体系”
针对以上现实问题,遵义市围绕“一合——源头破难;三创——目标引领;八体系——系统改革”积极探索。
“一合”——源头破难。推动体教融合,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是关键。2021年9月,遵义市委、市政府抢抓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机遇,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全市教育、体育部门合并,从源头上破解多年来体教不融的难题,开启了体育教育深度融合的改革之路。
“三创”——目标引领。部门合并后,如何在新时代更加科学、精准推动教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体教融合改革如何有助于“双减”高质量落地,二是如何着力于痛点、难点精准突破,三是如何服务于教育体育培优提质。为此,遵义市提出用3年时间创建“双减”示范市、体教融合示范市和校园足球特色市的战略目标,以“三个创建”为体教融合改革聚焦定靶。
“八体系”——系统改革。破解体教融合的难题,遵义市坚持问题导向,印发了《遵义市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提出了构建体教融合八大体系重点任务,用组合拳系统化推动改革,形成工作新体系。
从实践成效来说,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机构融合全面完成。2021年9月—11月,遵义市、县两级全面完成了教育、体育部门的整合。挂牌后,各地围绕“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动”改革要求,探索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一个领导统一指挥、职能科室充分整合、专业人才互有共用”等一系列机构融合的实质性工作,“1+1>2”的化学反应效果正逐步显现。
八大体系逐渐成型。探索构建了体教融合助力“双减”体系、体教融合新型教学体系、体教融合师资培养体系、体教融合新型赛事体系、体教融合新型足球体系、体教融合特色发展体系、体教融合竞技人才培养体系、体教融合效能体系。八大体系的初步成型,带来了学校体育新变化、新成绩:千余名高校体育专业师生和专业体育教练员进入全市数百所中小学助力课后服务;2021年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较上一年度提升了1.8个百分点、优良率上升2.1个百分点,体育素养平均分较上一年提升了3.3分;创新设立“1+N”学校体育教练员培养项目,每年培训不少于400人;推动遵义市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引进孙继海团队优质资源,开展“1+15”遵义市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工作;启动“1+N”星级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3年内将创建挂牌二星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450所;“旱地化”冰雪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项目初见成效;创建高中高水平运动员基地学校32所、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6个,新增注册学生运动员756人,在2022年全省学生运动会上,遵义市代表团以超出第二名162分的绝对优势勇夺团体总分全省第一名。
聚焦痛点难点成效初显。在教育体育部门没有合并的情况下,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难在哪里、痛在哪里?一是推动工作缺资金;二是补齐短板缺资源;三是提升水平缺专业;四是升学通道缺政策。
针对以上情况,遵义市合并教育体育部门后,一是增加了体彩公益金用于学校体育的比例,至今已用1100万元发展学校体育;二是充分利用体育资源,逐步开设游泳、击剑、射击、拳击等学校体育稀缺项目,共有48所中小学开设游泳课,创建游泳、拳击、击剑、射击基地学校28所;三是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高水平运动员基地跟踪指导机制,实施“1+N”学校体育教练员培养计划,大幅度提升了学校体育专业水平;四是出台优秀运动员升学管理办法,2022年用此政策帮助57名专业运动员升入高中。
遵义体教融合探索的三个创新点
形成了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部门的学校体育和体育部门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遵义市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在体教融合改革目标设定上,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和重点,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要求,通过体教融合八大体系的构建,形成了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
构建了新时代学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新型模式。遵义市发挥教体部门合并优势,构建起以学校体育为基础阵地、体育学校为专业支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力量的新型培养模式,让高水平运动员的产生回归教育、回到学校。具体来说,以县为单位的小、初、高一体化运动员培养基地新体系和市队校办、体普联办、俱乐部协办的“一体三办”培养模式,是遵义市学校培育高水平运动员新型模式的重要创新内容。
建立了新时代教体系统公共资源为民服务的增效机制。在教育、体育部门分设的情况下,很难实现教育和体育场馆资源最大化为民服务的目标。遵义市通过部门合并,变两个系统为一个系统,让两家资源成为一家资源,建立了公共资源为民服务的增效机制,形成了“双融双开放”的发展新局面。一方面,让学校体育场馆发挥群众体育重要功能,从2022年起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惠及千余所学校周边居民;另一方面,让专业体育场馆发挥育人作用,让周边中小学校到体育馆组织游泳、举重等教学。特别是游泳教学从无到有,2022年春季学期遵义市多所中小学校开课,上半年惠及学生上万人,深得家长和社会好评。
改革只有进行时,深化体教融合需要久久为功。遵义市将锚定目标任务,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前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李昌云系贵州省遵义市学生素质发展中心主任、赵明发系贵州省教育宣传中心《贵州教育报》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