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打磨课标细目中成长

[db:作者]  2016-08-10 03:23:12  互联网

    在这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校实行了选课走班,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按难度分层设置。为此,参考《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我们编写了初中数学Ⅱ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为了让课程能够真正落地,我们特别编写了课程标准细目,对每个章节的知识和能力点进行了细化,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诊断更加科学,缩短了不同教师之间、不同教学班之间的差距,成为确保课程质量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扶手”。

    课程标准细目是新生事物,如何实施无法可依。为此,我们约定在集体备课时交流,并及时了解学生的体会和反映,经过几个版本细目标准的编写,最终形成一套基于教学实践需求、具有操作性的初中数学Ⅱ课程标准细目。

    迷惑:细目怎么编、有何用

    最初,课程标准细目是什么?怎么编?编成什么形式?到底应该起什么作用?与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让项目组教师很是烦恼和纠结。经过多次讨论,仔细分析研讨领悟,我们对细目的认识逐渐清晰和明朗起来。李希贵校长曾经建议:“一定要把你要教给学生什么,在每一个点上能细到多大程度就先细到多大程度。如果这个做不到,后面的诊断就没有根据,没有道理;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层次,构建相应的标准。”

    概括起来,细目是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标准,是教学的底线,是诊断的纲,是青年教师得以成长的保证,是使教学个别化得以实施和落实的保障。教材是学生自学的材料,自学达没达到标准,用细目来诊断,用细目来解放学生。可以说,细目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基础性、诊断性、细化性。

    对细目的作用和目的的认识,是在编写第一版过程中逐渐明晰的,经历了一个探索、修改的过程。还记得标准细目第一版,大家对每个知识点达到什么水平是易、什么水平是中、什么水平是难还很不清晰,所以这一版很快就被否定了。

    接着,我们项目组全体教师又进行了讨论研究,依据课程标准,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知识和能力点怎样呈现才能细致、具体、操作性强。后来,将每一个知识点要求的级别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随之诞生了第二版。

    这一版本的细目,对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点按照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行分级设计,并进行了清晰的表述。并且,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起到真正的诊断作用,在每个知识点后配备了题型示例和诊断练习,而且必须少而精。为此,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中,我们针对每个单元的每个知识点及三级目标都一一进行讨论通过,力争每个教师都能把握好教学目标。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要由主备人、课程负责人、教研组长三方讨论、审核后方可印刷使用。这也为创造高效课堂奠定了重要基础。

    后来,为了把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划分得更清晰,以及知识、能力目标体现得更明显,同时为后续上平台做准备,我们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完善,随之编制了第三版。

    这一版本的细目,每个单元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整个单元的章前综述和标准细目表;第二部分:与每个知识点相对应的题型示例;第三部分:与每个知识点相对应的自我诊断;第四部分:单元诊断。

    探索:头脑风暴后的应对

    当标准细目在课堂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效果并不像我们起初想象得好。学生用的有些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弃之不用。随之,项目组教师进行了头脑风暴,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并进行排序,发现排在最前面的3个问题是:

    1. 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标准细目用得不好。

    2. 学生对细目的使用流程不清晰,重视程度不够。

    3. 诊断后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找出并总结出错的知识点。

    为此,我们针对这3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解决的办法。

    比如,针对学生如何使用细目不清晰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在班级进行经验交流的方法,让细目用得比较好的同学说说他们的具体做法,给其他同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针对学生不喜欢改错,对错误的知识点不重视的问题,我们就给学生设计了集错表。

    挑战:如何关注到每一个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对细目的利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标准细目真正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彼此之间不受统一进度的影响,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向下进行,教师只是起到答疑和调度的作用,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都非常高。

    但是,问题又来了。教到几何单元《三角形》时,项目组教师明显感觉细目的使用有些推不动了。其一,细目流程图似乎不太适合几何单元内容的学习;其二,有些学生需要更多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帮助才能把一些知识点弄明白;其三,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尽相同,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标准细目都编制得非常详细,如何把细目中每个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个知识点对不同学生的要求达到什么水平呢?即哪些知识点要求哪些学生掌握到B级或C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面对这些问题的挑战,尤其是基于学生的需求,我们开始尝试,在课堂通过实施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

    为此,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学习方式的需求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有88%的学生愿意与同学讨论,5%的学生希望听教师讲;有7%的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将学习方式大致分为3种:自主学习式(自学能力较强,自己能够独立学明白的学生,在掌握当堂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超前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式(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学习清楚的学生,可以根据情况再做进一步深入指导);教师辅导式(自学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的少数学生)。同时把教室分为3个区,尝试在同一间教室的学生实行分类学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区域,同时充分利用课程标准细目中的诊断题,借助极课软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如此个别化教育又往前进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课程标准细目的不断打磨、修订、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我们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系北京十一学校)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3/xw_2098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