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进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在于技术,而教师培训也常常偏向理念和理论学习,忽视了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艺学习,这严重妨碍了课改的深入。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总结了30种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希望通过技术植入提高教师使用合作学习的技能。
合作学习30策分为四类:两人互助、4-6人组协同、走组合作、整班合作。其中4-6人组协同的策略最多,所以有人将合作学习称为小组学习,但真正的合作学习并不限于小组内。
两人互助
第一策:两人互查法
1. 操作步骤
(1)两两结对,为A/B;
(2)A向B提问,B在不看材料的情况下回答A的提问;
(3)A向B寻求解释,B在回答不了时,向A寻求帮助,A予以帮助;
(4)轮换角色。
2. 操作要领
(1)发放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尽量事先未被阅读和学习;
(2)无论回答是否正确,都应向对方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有疑问可追问。
3. 适用范围
(1)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学习;
(2)探究性学习活动。
4-6人组协同
第二策:记记法
1. 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组;
(2)桌面上摆放题卡,题卡正面是问题,背面是答案;
(3)A向其他成员出示卡片正面的问题,其他成员抢答;
(4)交换角色,B、C、D分别向其他成员出示卡片正面的问题,其他成员抢答。
2. 操作要领
(1)每张题卡上只能有一道题,答案应是唯一的;
(2)答题人对某一问题只可以答一次;
(3)题卡上的题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定;
(4)可使用抢答,也可以使用指定答题人的方式进行。
3. 适用范围
记忆和理解层面的认知活动。
第三策:叽叽喳喳法
1. 操作步骤
(1)学生围坐在一起,4-6人;
(2)让学生自由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2. 操作要领
(1)提示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言,打断发言时要有礼貌;
(2)当学生发言过长,计时员予以提示;
(3)当出现冷场时,组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当噪音过大时,教师或组内噪音控制员应予以干预。
3. 适用范围
(1)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活动;
(2)在具备合作技能的小组中开展更为有效。
第四策:坐庄法
1. 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小组,确定ABCD等角色;
(2)每个成员都将独立思考后形成的答案写在纸上;
(3)由A负责主持(坐庄),A邀请到某一成员时,该成员进行回答;
(4)A在听取了所有成员的意见后,进行汇总,并对每一成员发言的优点进行赞美。
2. 操作要领
(1)主持人随机确定,尽量先邀请学习能力不足的成员优先发言;
(2)被邀请的成员应尽可能穷尽答案,其他成员可做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3)第一个发言的成员必须由主持人邀请,之后可以举手争取被邀请;未经主持人邀请,不得发言。
3. 适用范围
(1)探究性和创新性学习活动;
(2)需要举出实例(列举)的学习活动;
(3)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学习活动。
第五策:围圈传
1. 操作步骤
(1)4-6人小组围成圈;
(2)每个成员独立思考;
(3)由A先在纸上写出心中的答案或想法,然后传给B;
(4)由B在纸上写想法,传给C……直到全部成员写完;
(5)小组讨论,对纸上的答案或想法进行评估。
2. 操作要领
(1)所有成员的观点被记录下,在围圈传时不进行任何评论;
(2)在其他成员书写时,保持安静;
(3)如果轮到自己,却没有内容可写,向大家道歉,然后传到下一位;
(4)可借鉴其他成员的内容,但自己在纸上写出的内容不能与他人重复。
3. 适用范围
(1)对事物的分析,并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
(2)需要提出创造性想法的学习活动。
第六策:三步采访法
1. 操作步骤
(1)组成4人小组,确定ABCD四个角色,AB和CD各自组成2人组;
(2)A采访B,C采访D;
(3)互换角色,即B采访A,D采访C;
(4)A向C和D介绍B的采访信息,B向C和D介绍A的采访信息,C向A和B介绍D的采访信息,D向A和B介绍C的采访信息;
(5)A最后汇总所有信息。
2. 操作要领
(1)应事先将采访题发给学生,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做回忆和思考;
(2)可让学生模仿采访的场景,采访者手中持笔做话筒;
(3)要求采访者对采访对象谈话中的重点部分做好记录;
(4)可根据需要,省去第三步采访,只实施2人组互访;
(5)要求被采访者不仅说出思考的结果,更要说明思考的过程。
3. 适用范围
(1)小组成员分享有差异化的信息;
(2)需要高水平认知活动的学习环节;
(3)多用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学习活动。
第七策:合作辩论法
1. 操作步骤
(1)教师对需要辩论的问题做讲解,或为学生提供有关材料,或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收集相关材料;
(2)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组又分成两方,每一方持一种立场,并准备向另一方陈述立场;
(3)双方陈述指定的立场,一方陈述时,另一方应该做记录,并保持沉默;
(4)陈述之后,进行辩论,力争说服对方他们被指定的立场是正确的;
(5)双方交换立场,准备陈述与此前相反的观点;
(6)学生就新指定的立场重复(3)和(4);
(7)不再给学生指定立场,每个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整个小组力争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
2. 操作要领
(1)辩论前,学生对话题有所了解;
(2)鼓励学生收集与辩论相关的材料,为提供背景知识,教师可做些讲解,或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3)辩论结束时力争达成一致,这种达成一致的努力是合作辩论法的核心。
3. 适用范围
(1)价值观层面的讨论;
(2)探究性学习活动。
第八策:联想链
1. 操作步骤
(1)请学生回答由某个主题所联想到的内容;
(2)组内成员依次迅速作出回答,想不出答案的人,迅速跳过;
(3)记录每一成员回答的内容;
(4)小组对记录的内容进行评估。
2. 操作要领
(1)在联想和发言时速度是关键,最好是突发奇想不要深思熟虑;
(2)小组汇总和评估时,虽然对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回答予以剔除,但对创意依然要表示鼓励。
3. 适用范围
(1)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
(2)讨论开放性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第九策:发言卡
1. 操作步骤
(1)给每个学生发放三张发言卡;
(2)小组成员在组内发言,每讲一次拿出一张卡片;
(3)卡片用完后,不能再发言,只能提问,直到每个人都用完发言卡。
2. 操作要领
(1)发言卡的张数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也可每人不一样多;
(2)可以将发言卡用颜色进行区分;
(3)可以由学生对发言卡进行设计。
3. 适用范围
(1)任何话题的小组讨论;
(2)需要鼓励发言的活动。
第十策:复述通行证
1. 操作步骤
(1)将学生编为4-6人组;
(2)A将自己的想法阐述给其他成员,B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前先复述A的想法;
(3)A确认B的复述,表示复述无误,B方能开始发表观点;
(4)依次依规进行。
2. 操作要领
(1)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倾听,才能做出完整的复述;
(2)如果后一个成员的复述未经前一个成员认可,不能发表观点。
3. 适用范围
(1)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其他成员基础上的合作活动;
(2)对所有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的学习活动。
第十一策:小先生
1. 操作步骤
(1)由一名小组成员扮演教师,其他成员扮演学生;
(2)扮演教师的学生向其他学生讲授学习内容,而后组织小组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并进行观察和监控;
(4)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5)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操作要领
(1)扮演教师的学生在事先应掌握学习材料上的内容;
(2)扮演教师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应检查小组交互行为。
3. 适用范围
有正确答案、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
第十二策:连环画展法
1. 操作步骤
(1)小组合作,以连续性图画和台词呈现学习成果;
(2)各小组在指定位置上张贴连环画,并向大家说明;
(3)参观其他小组张贴的连环画,将自己的意见写在纸上贴在连环画旁边。
2. 操作要领
(1)制作连环画时明确小组分工,一人统筹,一人绘画,一人配台词,一人向大家做说明;
(2)通过设置起、承、转、合或收场等噱头来润色故事,也可制作四格漫画;
(3)观看完作品后可以将意见写在便签上,贴在作品旁边,也可以准备意见本或留言本。
3. 适用范围
(1)讲故事和设计情节的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的展示环节。
第十三策:非正式学习
1. 操作步骤
(1)组成4人小组,确定编号ABCD;
(2)由A讲述一个案例或一个观点;
(3)由B对A所说的内容进行阐发;
(4)由C分析A所讲内容背后的原因;
(5)由D对ABC 3位成员的发言进行汇总和小结。
2. 操作要领
(1)A讲完后,检查其他3位成员听得是否准确,理解是否正确;
(2)B运用感性思维方式,以举例的方式进行阐发,正例或反例均可;
(3)C运用理性思维方式,分析方法找原因;
(4)D在总结时作自我反思;
(5)如果小组人数超出4人,则可以增加EFG角色。
3. 适用范围
(1)反思性学习;
(2)高水平认知活动。
第十四策:实地漫步
1. 操作步骤
(1)组成4-6人小组,做好分工;
(2)确定漫步主题;
(3)到实地漫步,通过眼睛、耳朵和双脚收集资料及信息;
(4)小组成员共同整理素材进行分享。
2. 操作要领
(1)应带相机、手机和笔记本,充分调动五官,从各个角度细致观察;
(2)可结对漫步,也可独立行走;
(3)主题不宜超过两个。
3. 适用范围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
(2)考察、体验和探究性活动。
第十五策:小组调查法
1. 操作步骤
(1)选题并分组: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宽泛的总论题,让学生明确表述所选择的探究子论题,教师将学生列举的子论题通报全班。小组讨论把子论题分成几个不同类别,分类结果即作为各个不同的小组进行调查的子论题,把各子论题题目向全班公开,每个学生都参加所选择的子论题的小组活动;
(2)小组调查设计:通过填写和应用作业单的形式进行,作业单要明确小组的研究论题、成员、调查内容、所需资料、如何分工等;
(3)进行小组调查:小组成员收集信息,分析评价资料,得出结论,在小组中共享研究成果,比较各自的发现,交换、讨论、澄清和综合不同的观点,达成共识,用于解决小组研究的问题;
(4)准备总结报告:调查完成之后,所有小组成员参与设计一份向全班呈报的总结报告,报告可以书面报告、展览、戏剧等形式展现;
(5)呈现总结报告:集合各小组,根据事先确定的呈现程序,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总结,作为“听众”的小组成员要对看到、听到的作出反应;
(6)评价:同伴之间可以共同讨论评价他们所研究的论题、所做的工作以及情感体验,可以把自己对论题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教师要对小组调查过程本身进行评价,对学生所研究论题的思维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学生把知识应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推理的运用能力,对结论的抽象概括能力。
2. 操作要领
(1)论题可以是课程中的,从学生兴趣中引出的,也可以是当前的时事问题;
(2)总论题应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应引起学生各种不同反应,激发学生去探索、了解论题的答案;
(3)子论题的选择可以由合作小组通过多种途径完成;
(4)小组分工时,可以让某位成员担任记录员负责组织整个工作,可设一名协调员,在小组讨论中起领导作用,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要为小组作出努力;
(5)教师可以公布每个小组的作业单,提醒大家每个小组正在做什么,使大家了解全班的情况;
(6)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小组调查时限,确保学生在完成调查前不被干扰;
(7)呈现总结报告时,小组成员应一起交流彼此的作业情况,把自己学到的核心知识部分教给其他同学;
(8)教师可抽取小组成员组成指导委员会,协调各小组关于小组报告的计划;
(9)教师和学生可合作进行评价。
3. 适用范围
探究性学习活动。
第十六策:情境表演
1. 操作步骤
(1)小组准备活动:确定问题,明确情境,编创脚本,解释角色要求;
(2)挑选扮演者:分析角色特征,选择角色扮演者;
(3)安排场景:确定表演程序,重述角色,进入表演情境;
(4)组织观众:确定观察任务,分配观察任务;
(5)表演;
(6)讨论和评价;
(7)重新表演:表演修改过的角色,提出下一步或行为转变的建议;
(8)讨论和评价;
(9)分享经验和总结: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和当前问题联系起来。
2. 操作要领
(1)鼓励学生自由、真实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2)要创设问题情境,让一个或几个角色都处于两难境地而又必须作出选择。
(3)电影、小说及故事可以给问题情境提供素材。
3. 适用范围
(1)理解学习材料上的关键内容;
(2)让学生的多种智能都能获得发展的学习活动;
(3)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
第十七策:合作思维导图
1. 操作步骤
(1)给出一个固定的主题;
(2)围绕主题,每人独立写出理由;
(3)小组成员合作在纸上画出导图;
(4)向全班展示导图。
2. 操作要领
(1)要围绕主题,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
(2)简洁,突出关键词;
(3)小组先讨论和构思,然后正式动笔。
3. 适用范围
(1)知识的复习整理;
(2)需要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第十八策:综合排序法
1. 操作步骤
(1)向参与者提供或由他们自己创建一组不同的决策意见;
(2)每位小组成员按个人观点从高到低对意见进行选择;
(3)在小组中对每种选择的结果作出统计并重新排序;
(4)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成员,代表小组公布统计结果;
(5)对各小组的最高得分项目加以公示。
2. 操作要领
(1)每个人都应该在不受暗示和干预的情况下作出价值选择;
(2)每个人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综合;
(3)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观点的权利。
3. 适用范围
(1)小组产生意见分歧时;
(2)价值观的讨论。
第十九策:小组成绩分享法
1. 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分组,确定每个学生的基础分,准备辅助材料;
(2)教师通过讲座等方式授课;
(3)小组学习,为测验作准备;
(4)学生独立进行测验;
(5)小组得到认可。教师根据测验分数和基础分,计算学生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分,并以此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奖励。
2. 操作要领
(1)一般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小组,主要由教师决定;
(2)要使用一些辅助材料,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包括:
作业单:主要用于小组讨论,使学生熟悉教师的授课内容,作业单由若干问题组成,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用到所学的内容。
答案单:提供作业单的答案,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由教师发给小组,各小组自行订正错误,自我检讨,可以起到立即反馈的效果。
小测验:供当堂测验或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使用的小考卷,测验时由学生自己作答,测验分数不仅影响个人成绩,也会影响小组得分。
(3)授课之前,教师宣布讲授之后将组织小组活动,并要当堂测验以检查效果。授课中,教师的讲授要紧扣测验目标,方式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讲授过程要减少不必要的间断或提问,以提高效率;
(4)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两份作业单和答案单,并说明不发放四份材料是为了促使小组成员通过共享资料进行合作;
(5)学生试卷既可由教师批阅,也可由不同的小组交换批阅(注意:要求批阅人签名,以确保公平),然后尽快算出测验分数;
(6)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适当的“授勋”方式,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3. 适用范围
(1)大多数学科和年级;
(2)有正确答案、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
走组合作
第二十策:切块拼接法
1. 操作步骤
(1)编组: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阅读分到的有关章节或单元;
(2)自学:给每个小组成员发放一份“专家作业单”,就不同问题再次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专家作业单”包括某一单元最为重要的4个论题,以及与专家论题有关的材料;
(3)专家组研讨:不同小组阅读同一内容的成员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的问题,教师可把提前准备好的每一论题的讨论提纲发给每个专家组使用;
(4)小组汇报:完成专家组讨论后,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小组,轮流把自己所学内容和讨论论题教给小组同伴;
(5)测验:每个小组成员参加包括所有学习内容的测验,并将测验分数转化成小组得分。
2. 操作要领
(1)在编组阶段,将相对较容易的学习资料分发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成员;
(2)每一专家组由教师指定一名负责人,组织和调节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巡回于各组进行指导,但不能取代各小组讨论负责人的职责;
(3)专家组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专家组成员通过共同学习和研究,直到熟练掌握这部分材料内容;
(4)小组汇报时,应允许和鼓励小组成员向汇报“专家”发问;
(5)当堂测验的试题应涵盖某一任务的所有内容,每一论题一般设2个问题,或使每一论题的问题数量相同,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具有相当理解力才能完成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6)学生答完后,教师可将试卷收上来自己评判,也可让学生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换试卷评分。
3. 适用范围
(1)可将材料按并列关系切块和中等难度的学习内容;
(2)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
(3)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的记忆、理解;
(4)单元教学和复习课。
第二十一策:组际评价法
1. 操作步骤
(1)由一名学生向外组的任一学生提问;
(2)被点到的学生代表本组回答提问;
(3)发出提问的学生对被点到的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和评价;
(4)回答问题的学生向外组的任一学生提问;
(5)重复(2)至(4)步骤直到教师宣布结束。
2. 操作要领
(1)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注意倾听,不应重复之前学生已经回答过的内容;
(2)回答问题的学生与提问的学生应两两面对,形成课堂对话;
(3)回答问题的学生应主动寻求提问学生的反馈;
(4)教师应事先给出反馈与评价的内容,以使反馈评价更为有效。
3. 适用范围
(1)全班交流和组际竞争;
(2)知识记忆、理解和应用;
(3)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第二十二策:组际批阅法
1. 操作步骤
(1)各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到其他小组;
(2)按标准答案的内容对答题纸上的答案进行批阅;
(3)反馈批阅结果,回复对方的疑问;
(4)将分数誊写在分数公示栏。
2. 操作要领
(1)批阅时,批阅者应低声诵读答题纸的答案;
(2)回复被批阅小组的疑问,直到对方信服;
(3)如有批阅错误,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4)在论述题的批阅中,与答案类似的应算作正确;批阅者和被批阅小组有较大分歧的,则请教师作出仲裁。
3. 适用范围
有标准答案的认知活动。
第二十三策:内外圈
1. 操作步骤
(1)小组中一半成员组成内圈,面朝外,另一半成员组成外圈,面对内圈,外圈中的每个人面对内圈中的一个人;
(2)面对面的两个人进行交流;
(3)外圈的人轮换位置,面对内圈中的另外一个人;
(4)面对面继续交流。
2. 操作要领
(1)组成内外圈时,可以跨组组成内外圈,即一个组为内圈,另一个组为外圈,也可以由女生做内圈,男生做外圈;
(2)已经讨论完的成员可以举手示意,当内外圈中大多数成员都已经讨论完,统一由一名成员指挥轮换;
(3)全部轮换并讨论完毕后,由组长向教师示意,经教师许可后方可入座。
3. 适用范围
(1)分析、评价和创造性认知活动;
(2)对他人的学习指导,即内圈人都成为学习内容的专家,反复教授外圈的同学。
第二十四策:一人走,三人留
1. 操作步骤
(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离开本组到其他小组;
(2)到其他小组参与小组活动;
(3)离开其他小组,回到本组。
2. 操作要领
(1)应在教师指令下统一行动;
(2)每个小组只能派出一名代表,只能接纳一名外组代表;
(3)也可使用“三人走,一人留”的方法。但要规定三人不能都到同一个外组。
3. 适用范围
(1)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2)创造性思维活动。
第二十五策:小组游戏竞赛法
1. 操作步骤
(1)教学: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讲授新课;
(2)小组学习: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后,学生在小组学习作业单以掌握学习内容。教师通常发给学生两份作业单和两份答案单;
(3)竞赛:游戏以3人一张的“竞赛桌”形式展开,每一张竞赛桌的学生都代表不同的合作小组;
(4)小组认可:竞赛结束后,将所有组员的分数相加,所得总分除以参加游戏的小组人数,得数即为小组平均分数,成绩优异的小组获得认可或给予其他形式的奖励。
2. 操作要领
(1)为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应每周根据学生的成绩对竞赛桌的安排做一次调整;
(2)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需要事先准备一些相关教学材料:一份竞赛桌安排情况单,每桌一份的游戏问题单和游戏问题答案单(与学习小组成绩分享法中试卷与答案单相同)、一份游戏得分单、一套数字卡片,其数字应与游戏问题单上的数字相对应;
(3)游戏竞赛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公布竞赛桌的安排,在学生到各自的竞赛桌旁就座后,分发给每个竞赛桌一份游戏问题单、一份答案单、一套数字卡片和一份游戏得分单;
(4)根据约定规则,每个学生依次选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并在问题单上找出相对应的题目,先朗读题目,后进行回答。如答案拿不准,可以猜,由同一竞赛桌的其他两人先后进行质疑。当每个人都给出了答案,也进行了质疑,则由第二质疑者检查答案单,朗读正确答案。答对题者保存卡片。质疑者中,谁答错了题,谁就要把先前赢得的卡片还回一张(如果他们有)。如果某个问题谁都没有答对,那么这张相应的卡片也得还回去。当游戏做完后,参赛者要把赢得的卡片数填写到游戏分数单的第一栏第一局中;
(5)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重新洗卡片,进行第二局游戏,直至结束;
(6)根据每个学生所获得的卡片数,计算每人的竞赛得分。具体积分方法视情况而定,比如在3人桌竞赛不等分的情况下,得卡最多的学生得60分,第二名得40分,得卡最少的学生得20分。当每个学生都得出竞赛分后,请一个学生把游戏分数单收起来;
(7)在竞争过程中,不允许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保证个体责任的落实。
3. 适用范围
有一个正确答案的界定清楚的目标教学。
整班合作
第二十六策:四角站立法
1. 操作步骤
(1)对某一开放性问题,思考自己的立场:“非常同意”、“同意”、“反对”、“非常反对”;
(2)相同立场的学生站在一起,构成4个谈话角;
(3)每个谈话角选出一名代表作主持,在成员中收集支持本立场的论据;
(4)主持人代表向全班陈述立场;
(5)4位学生陈述完立场后,成员可变换立场,站到新的立场角落;
(6)改变立场的学生向全班解释改变立场的原因。
2. 操作要领
(1)提示学生尊重和倾听其他立场学生的发言;
(2)主持人收集论据时,应对有所贡献的成员进行赞美;
(3)当噪音过大时,教师应予以干预;
(4)鼓励学生不碍于情面,坦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3. 适用范围
(1)需要发表自己观点的开放性学习活动;
(2)需要对自己观点进行修正的学习活动;
(3)需要打破小组建立更大范围合作的学习活动。
第二十七策: 对折评价线
1. 操作步骤
(1)学生独立思考在某一论题上的立场;
(2)每人在纸上划一条直线,并将两个完全相反立场的选项放在直线的两端,并将直线均分为8段;
(3)在自己认可的一段上打上标记,所做的标记越靠左,代表自己的观点越接近或等同于左侧立场,反之亦然;
(4)所有学生站成一排,形成一条如同在纸上画出的那样的评价线,每个人所站位置根据观点确定;
(5)以中心为基点,左半部分学生从头至尾依次走到右半部分学生对面,如全班成员共36人,最左端的1号和最右端的36号面对面站立,18号和19号面对面站立;
(6)面对面讨论:为什么会持有与对方不同(或相同)的观点。
2. 操作要领
(1) 为防止未经思考就附和他人观点,可要求学生事先将观点写在纸上,并在讨论前先在小组内公开自己的观点;
(2)如果班级人数过多,可将讨论移至走廊或室外;
(3)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并行评价线”方法,即将整个一排分成两部分,左半部分学生从头至尾依次走到右半部分学生对面,最左端的1号和中心附近的19号面对面站立,18号和36号面对面站立。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开表明自己立场的价值讨论活动。
第二十八策:人形矩阵
1. 操作步骤
(1)在教室画出一条假想的线,一侧表示赞成,另一侧表示反对,未确定立场的在原位,让参加者自由选择站位;
(2)相邻的人讨论为什么选择这个位置;
(3)两侧各派代表向全班阐述立场;在阐述观点期间,所有人都可自由改变立场,走动到另外一侧;先前未确定立场的也可作出选择;
(4)请未确定立场的发言,说出自己的疑惑。
2. 操作要领
(1)在选择立场前应给予一定的时间做准备;
(2)可随时改变自己的立场,但只能改变一次;
(3)教师应提示慎重考虑自己的立场;
(4)未确定立场的学生最后说出自己的疑惑;如最终全部都选定了立场,则挑选中途改变立场的学生发言。
3. 适用范围
(1)价值观层面的讨论;
(2)在深入思考之前激发思考、激活思维。
第二十九策:世界咖啡
1. 操作步骤
(1)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让大家围着铺满纸的桌子坐下;
(2)每桌选定一名谈话主持人,负责告知讨论主题;
(3)以主持人为中心展开自由讨论,记录印象深刻的关键词;
(4)当讨论进行到一定阶段,每桌除主持人外,其他人都转移到另一张桌子;
(5)转移的人和留下的人,各自介绍自己刚才所在桌讨论的话题后,同先前一样继续讨论,并继续在纸上记录关键词;
(6)所有人回到原位,相互介绍自己在移动过程中的谈话内容,而后继续讨论;
(7)汇总时由主持人从桌上留下的纸条中找出共同点,并贴在墙上让全体小组成员评估和总结。
2. 操作要领
(1)每个学生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笔写下关键词;
(2)主持人应承担维护秩序的任务。
3. 适用范围
联想和想象性学习,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活动。
第三十策:德尔菲法
1. 操作步骤
(1)开放式首轮调研:提出预测问题,请专家围绕预测问题提出预测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列出预测事件一览表,并作为第二轮调查表发给专家;
(2)评价式第二轮调研:专家对第二轮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逐一作出评价,组织者统计处理第二轮专家意见,整理出第三轮调查表;
(3)重审式第三轮调研:发放第三轮调查表,请专家重审争论,组织者回收专家们的新评论和新争论,总结专家观点,形成第四轮调查表,其重点是争论双方的意见;
(4)复核式第四轮调研:发放第四轮调查表,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出新的预测,回收第四轮调查表,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2. 操作要领
(1)并不是所有被预测的事件都需经过四步,有的事件在第二步达到统一,就不必在第三步出现,有的事件在第四步结束后,专家的预测也不一定能达到统一;
(2)问题要集中而且明确,有针对性;
(3)如果是一系列问题,则先简单后复杂,先综合后局部,这样易引起专家回答问题的兴趣;
(4)组织者的意见不应强加于调查意见之中,要防止出现诱导现象,避免专家意见向组织者靠拢,以致得出迎合组织者观点的预测结果。
3. 适用范围
(1)适用于调配活动、创造性活动等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2)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合作性活动。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合作学习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