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虽然课堂研究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和方式,但在广大中小学仍停留在经验层次,粗糙与形式化现象严重。教学切片分析作为一种新的课堂研究方法,将录像观察与人工观察相结合,以定性视频分析的方式,通过提取典型的切片

[db:作者]  2016-08-17 03:23:43  互联网

    课堂是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场所。因此,课堂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主战场。课堂研究不仅为了改进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课堂研究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与方式,但在广大中小学仍停留在经验层次,粗糙与形式化现象严重。近年来,一些定量观察的方式逐步引入教学实践,比如借鉴专家制定的量表进行课堂观察,但又因操作烦琐没有实践性而广受争议。因此,探索一种实用有效又操作方便的课堂研究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与理论价值。

    教学切片分析的内涵

    教学切片分析是一种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将录像观察与人工观察相结合,以定性视频分析的方式,通过提取典型的切片——教学行为片段,重现教学实践现场,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归纳出优秀的教学设计特点与要求,实现教学技能的提升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切片”一词受生物学、生理学“切片”概念的启发而提出,是碎片化教学设计行为片段,每一切片本质上包含某一相对独立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行为片段。教学切片分析,是对一节课堂教学进行的分解研究,分解出的每一个单元被称为“切片”。

    对课堂教学进行切片研究,来自于行为主义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在行为主义视野下,人的行为是可以分解的,并且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就是由一系列有目的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事件组成。课堂教学由一个个可以观察的行为组成,教学行为是可以分解的,并且是可以优化的,而有效教学是普遍有效的教学行为的组合与排列。因此,在对包含某一技能的教学行为片断单独“切出”后,其目的就在于分析、诊断,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教学切片分析的程序与操作

    教学切片分析作为一种课堂观察方法,基本的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初步“切片”。初步“切片”环节是以人工观察和录像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课堂观察,在这一过程中,人工观察是凭借听课人的理解、经验及研究主题,以人工的方式记录需要分析的教学行为。比如某一节课,值得分析的教学行为有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需要记录这些教学行为的发生过程、操作步骤及典型效果。在人工观察的同时,录像观察精准地记录下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考虑一个核心要素——教学切片的框架和课堂观察手段。

    教学切片的框架。课堂研究从资料搜集及资料呈现的形式,可以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类。尽管课堂观察方法有不同的类别,但在具体运用中,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研究框架:课堂观察前的计划——课堂观察记录——资料分析及结果呈现,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具体的步骤。这里的教学切片框架,类似于课堂观察前的计划,即我们将要观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依据我国传统的课堂流程及结合新课改精神,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总结出如下教学切片框架(见下图):

    教学技能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的是教学行为,图中七个教学行为不分学科和年级,是所有教学有效性课堂体现的高效行为。这个框架确定后,研究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关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具有分析价值。因此,这个教学切片的过程,是研究者对课堂教学过程“心中的分解”。哪些切片值得分析?这就需要研究者在现场观课时进行重点标注,并把典型切片的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为下面典型片段的分析做准备。

    课堂观察手段。录像观察最大的优点是记录详细,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都可以完整记录下来,可以反复实现教学现场的重现。传统的课堂研究,往往是听课人凭借一支笔、一个记录本、个人的理解与经验记录信息,这种记录也被称为“田野笔记”。优点是重点突出,可以选择性记录且克服机械分析的局限性,但由于课堂教学的不可逆性,人工记录的不足往往由于时间紧迫而遗漏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现场,教学切片分析由人工记录有分析价值的信息或框架,课后结合教学录像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分析。

    第二步:选取典型切片。这类切片主要分为两类。优秀的典型片段,代表了一线教师长期的实践经验,经过分析、归纳与提升,成为所谓的理论。这类理论具有特殊性,以经验为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这些优秀经验经过总结后,对于优秀教师本身是一种强化,使教师的无意识经验转化为有意识经验。对于其他教师而言,这些优秀经验由个人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对更多的人产生借鉴价值;不足的典型片段,这类典型片段代表了某一类典型的教学设计,呈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分析这类典型片段,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切片的分析与应用。课堂教学切片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一种多功能课堂研究载体。

    课堂教学切片分析,可以针对一节课,把这节课有教育价值的教学细节、教学行为进行深度展示与分析,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以本人为例,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及切片,可以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一切表现,如教学重难点处理、师生互动的优缺点等,当然也包括自己语言上的优缺点,以及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表现等。对于教师而言,反复研究自己的课堂切片,能起到说教、报告、培训等无法替代的作用。

    不仅如此,教学切片分析也可以进行教师教学技能专题训练,以专题的方式搜集某一技能的有关视频,并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一功能类似于微格训练,以录像为载体,生动、真实地呈现了某一技能的特点及操作注意事项。比如,一位地理教师在区内专题教研活动中,结合听过的《黄河》一课,对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专题分析:根据本节课教学实录,第一步进行切片,以问题为单位,主要切分了30多个课堂提问片段;第二步从比较中评析提问的优劣得失。

    教学切片分析的意义

    教学切片分析是对传统及当前课堂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融合了定性与定量课堂研究的优点。传统及当前的中小学课堂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依靠眼、耳感官,记录课堂的教学信息,这种研究最大的不足是记录缺乏客观依据,经验性、主观性强。定量课堂观察是基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展开研究,当前主要依靠特制量表进行观察。其优点是相对客观量化,避免经验与主观,不足是需要专业训练,且操作复杂。在现实的课堂研究中,定量观察在中小学应用较少,多是专业研究者采用。

    教学切片分析记录信息的方法,将田野记录与录像观察相结合,分析框架为田野记录确定了基本的分析主题,田野记录选取的典型教学行为,又为录像切片指明了对象,录像切片可以反复进行细致的诊断,既可以进行定性诊断,又可以进行定量统计。因此,教学切片分析是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的结合,两者的优缺点相互弥补。

    其二,改造了传统的微格训练。教学切片分析,可以理解为视频训练,即利用教学视频案例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国外,教学切片分析的前身是课堂教学录像分析研究,比如微格教学即是典型的视频培训。但不同的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是自上而下的,先由专家预设某一个教学片段,然后要求教师按照专家的要求设计某一个教学片段并实践,最后专家再提意见,反复循环训练,直到满意为止。这一训练模式,在中小学是无法实现的,一是教师没有固定时间进行主题鲜明的录像;二是微格设备要求较高,许多中小学无法满足。

    教师技能视频切片对此进行了改造:第一,视频来源于教师的常态教学录像。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上课是他们的“主业”。因此,对这些教学现场进行录像分析,资源丰富,且没有额外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操作起来具有可行性。第二,教学切片分析,所用的工具设备简单。工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硬件设备,基本上一个便携式录像机即可,价格便宜,中小学都可以购置;另一类是软件设备,比如视频剪辑、整合与转换软件,这些软件应用广泛、免费使用且操作简单。

    其三,具有强大的团体校本研究潜能。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观察方法,研究对象是以一节课为分析对象,其主要功能指向某一节课的诊断,用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教学切片分析,不仅是对一节课的课堂观察方式,还有多种研究视角,以学校或学科为单位大范围开展课堂研究,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下面,提供两个分析纬度以开展校本研究。

    以课堂为单元线索进行整节课的“切片”研究。第一,单独分析某一节蕴含某些教学技能的典型课堂教学。这里的典型包括成功的典型或不成功的典型,通过对这些典型教学设计片段进行分析,让授课教师及参与培训的教师明白什么是好的教学技能,归纳出该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要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某一教学技能为单元线索进行多节课的“切片”研究,可以就某一教学技能,对多节课堂教学录像片断或多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片段进行综合和比较研究。由于横跨多个课堂和多个教学内容,因此研究结果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教学切片分析是研究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研究中摸索出来的一种课堂研究方法,它充分利用了“视频分析”的优势,又突破了它的不足,同时也改造了传统的经验性课堂观察方法。当然,教学切片分析虽然具有强大的校本研究价值,但它的具体操作程序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3/xw_2102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