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改变,从“语”到“人”

[db:作者]  2016-08-24 03:23:52  互联网

    担任全科教师近两年了,跨学科教学及颠覆传统的新教室生活,对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初我很迷茫,新的课程样态令我手足无措,传统教学中我所擅长的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渲染铺陈、咬文嚼字的分析,全无用武之地,却增加了唱、跳、演、画的内容。这还是语文课吗?缺失了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如何获得?

    带着困惑和忧虑,我与同伴开始了全课程探索,近两年的包班教学体验,让我更加理解了教育、理解了儿童,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人的智力发展由浪漫、精确与综合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的循环而构成了节奏性特点。低年级儿童正处于粉红的浪漫阶段,最需要浪漫的表达。全科教学中,绘本、童诗、音乐、美术……在这么丰富的知识、情感、智力背景的铺垫下,教师无需再教他们一个个字词怎么读怎么写,而要思考怎么去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浪漫的想象。

    清明过后,我与孩子一起玩小花瓣的游戏,制作花瓣画。看着孩子们的作品,我不禁联想到一首诗: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蝴蝶是会飞的花

    蝴蝶是会飞的花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花是蝴蝶

    蝴蝶也是花

    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纷纷说:“好像绕口令啊!”“这也太简单了吧。”

    我立刻说道:“你们能不能仿照着创作一首呢?”孩子们内在的动力被唤醒,词语在运用中被赋予意义:“树叶和口琴”“字典和老师”“关心和问候”“石头和鳄鱼”“太阳和向日葵”……儿童喜欢这种对称、反复的语言,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语言狂欢。

    我还给孩子们读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诗,坚持每天早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与孩子们反复诵读那些内容清浅却意境深远的文字。在这种语言浅白、韵律美妙的吟诵中,孩子们成了小诗人。

    全课程追求打破学科界限,打通学生生命成长与自然的连接。二年级下学期,我们开始了自然笔记的创作,希望在真实的自然中,恢复孩子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那种最珍贵的单纯、快乐和好奇。

    这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科语文,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教师,而是一个陪伴孩子的学习者,激发兴趣,引导发现,这远比认字、背诗更有意义。

    在自然笔记的创作中,观察一直伴随孩子们的生活,而兴趣则需要我不断去激发。所以每天早上,我都会乐滋滋地倾听他们的发现:冒出嫩芽的柳树,花圃里的小野花,带露珠的花瓣,校园里的小蚂蚁……每一个细小的发现都会让他们欣喜、激动。观察和记录是相互促进的,孩子们一边记录,一边不断生成新的问题:龙爪槐上的那些是什么?杨树开花吗?为什么会有杨絮?这些问题,让孩子们有了进一步观察的动力。

    孩子们在对自然的观察和学习中收获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融会贯通,是观察、绘画、语言、思维的综合发展,更重要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两年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没有比一个个独特的生命成长更重要的事情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不仅仅是全科教师,更是一个全人教师,育人是我的天职,帮助学生唤醒自我,在孩子的心田种上思想之树,也种上良好品行的种子。

    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在陪伴孩子改变和挑战的过程中发现和唤醒了自己。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3/xw_2104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