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成千年》
李姗姗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的新作《器成千年》,单看书名,便有一种历史的穿透感扑面而来。这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长篇童话,创造多个“第一”:第一部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的童话;第一部赋予文物以生命并让文物讲述故事的童话;第一部以“泥巴”为主角的童话……
这团泥巴名叫“堆堆”,来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国。“他的身体和人的拳头差不多大。一个小泥球做的脑袋堆在一个大泥球做的身体上,四肢短小但非常灵活,看上去就像一个棕色的小雪人。他不但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还会说话、会思考、会做梦。”他有一个梦想——不甘心做一团烂泥巴,坚定要成器,成为精美的陶器,被人使用,被人膜拜。然而,现实很残酷,他被遗弃在作坊的一角,无论如何,都没有被人捏成陶盘、罐子的形状,始终是一团泥巴。在听说只有最厉害的“陶大匠”能够把他塑造成器之后,他就开始了漫长的追梦之旅:从古蜀国,到今天的三星堆博物馆……
厚重历史·儿童视角
三星堆遗址,“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谜一样的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当它与童话相遇时,碰发出了惊艳的火花。作家李姗姗是关怀儿童读者、懂得儿童心理的,她以儿童的视角,以儿童的理解能力为原点,为他们再现了古蜀国的文化风貌,把深奥的祭祀礼仪、专业的制陶工艺和青铜器制作流程以及考古学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晓畅地描述出来,古蜀国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小读者接触这一段沉甸甸的厚重历史,没有一点儿生涩之感,相反,时空消逝,历史的场景真实,画面可触,读起来趣味盎然。
多元追梦·意蕴深弘
追逐成器之梦,是传统文化中最普遍的价值观念,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梦想。“堆堆”不甘心被遗弃,不甘心被当成一团烂泥巴。他追寻成器之旅三千年,坎坷曲折,从不放弃。他祈祷过神灵保佑,渴望经过制陶高手的巧手揉捏;他遭受过曾经同是泥巴后来成为精美陶器的同伴的羞辱,他有过自我怀疑,他也得到了青铜器朋友小立人的鼓励:“只要有羽毛,就不怕飞不高。”无论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即使在梦中,他也念念不忘他的梦想。尤其是进入当代三星堆博物馆以后,新的经历使他对“成器”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是三千年时间的沉淀教给他的,他最后明白了:“我以前想到的成器,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可我现在才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不只有我自己,还有大家。另一种成器,是不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让大家都变得更好?”
这是主人公追梦的飞跃,对每一个读者来说,极富启发意义:追梦不能只想着自己成为一件具体的“器具”,而是要追求一种美德,拥有一种情怀,让大家变得更好。这是弘远的梦想,散发动人的力量。这是不是呼应了孔子“君子不器”的主张呢?
“君子不器”,是要让人具有大格局、大胸怀。如今,许许多多的中国孩子走在追梦的路上,如何正确追梦?作家通过一团泥巴的故事生动地告诉了孩子们。这是当代儿童站在三星堆文物面前、欣赏中华灿烂文化所得到的一种新的收获。
中国文化·特别滋养
这部童话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童话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所描写的故事场景是“太阳下的古蜀国”,古蜀王蚕丛的虔诚祷告、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详细的制陶和青铜器制作过程,被作家细腻地再现,弥漫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青铜器上每一个精美的造型动作,彰显了中华先祖的精神气质和美好寄托。古蜀王蚕丛的“三星在蜀,照我厚土……神树在侧,佑我蜀国太平”的祷告,表现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安居乐业生活的渴求;村民抗击湔江洪水,筑墙护城,则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舍小家识大局的胸怀。下篇“月光下的三星堆”,把镜头对准青年一代文物工作者,描写了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过程,赞颂了他们守护国宝、守护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他们对文物的精细修补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和敬畏感,与三千年之前先民对陶器青铜器的精细铸造所怀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代语境下,这部蕴含中国特色的童话,让儿童品味了一顿独特的文化大餐,给予他们健康成长的营养。
文物生命·文学表达
这部新颖的长篇童话有着浓郁的文学味道。童话分上下两篇,上篇“太阳下的古蜀国”,下篇“月光下的三星堆”,足见作家的匠心。日月相衬,地点相承,营造了童话的浪漫意境,又与“三星堆”名字的由来——“三星伴月”形成文学的映照。
作者塑造了泥巴顽皮、机灵、可爱、坚持的形象,一团怀有梦想的泥巴,充满了超人的勇气和智慧,让人感到十分温暖。书中众多文物虽沉睡几千年,但并非冰冷的器物。作者赋予他们思想情感,让他们说话、思考、活动,以生花妙笔、纯熟的文学书写,让他们呈现出鲜活灵动的生命气息,勾画出了浪漫奇妙的生活画面,令人动容。谁说不是呢?文物本来是有生命的,再加上文学的赐予,焕发出了更灿烂的光彩,比它们本身的色彩更璀璨,于是我们才从中读出鲜活的历史场景。
《器成千年》是一部具有历史深度和厚度的童话。一团泥巴穿越时空的成器梦想,他最终寻找到的“自我”,一定会启发当代儿童的自我价值定位,促进他们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属于他们的“三星堆”式的生命光芒,也一定会在阅读、思考这本书后,明亮地散发出来。
[作者系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