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不拘一格杨君梅

[db:作者]  2016-09-07 05:38:12  互联网

    杨君梅,吉林省四平三中语文教师,2015年第四季度“吉林好人”、吉林省语文教学新秀、四平市特等劳动模范、师德先进个人。

    第一次见到杨君梅,你很难将她与“一名有着24年教龄的老教师”形象联系起来,爱说爱笑的她,像极了30多岁的年轻人。聊起天来,她思维缜密,干脆利落;谈到教育,谈起孩子,她更是有着一般教师难有的敏锐与专业。

    24年的耕耘,杨君梅在吉林省四平市这片土地的教育圈、家长圈有口皆碑,“吉林好人”、四平市特等劳动模范、四平市教书育人模范等荣誉的加分,让许多家长挤破头也想让孩子进她所带的班级,更让她有了“民间传说”的戏称。

    但杨君梅并不过分在意那些奖项。24年了,她一直做她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在每个班级工作与教学细节中,坚定地践行她所倡导的“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信念,风雨无阻。

    不拘一格的班主任

    杨君梅的性格里天然存在不拘一格的基因,她喜欢接触并尝试新事物。

    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月工资仅有百十元的时候,杨君梅就每月拿出10%购买各种专业书籍,用于开拓视野。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她备感失落的是,素质教育在大洋彼岸已经大行其道,而自己身边的家长,尚不知晓素质教育为何物。

    一次,杨君梅上课时讲到棉花糖时,发现一个孩子两眼望天。杨君梅问她是不是没听懂,孩子一脸茫然地问:棉花糖是什么?更有甚者,语文课本里提到“断瓦残垣”,不少学生居然表示不知“瓦”为何物。

    生活常识的匮乏,让杨君梅难以接受;而孩子们交际能力的薄弱、性格的缺陷,更让她揪心不已。

    因为受了一点小委屈就瞪人,仿佛结下深仇;因为误以为别人改了自己手机密码,便将手机摔得七零八落……看到这些真实的事件发生在自己班孩子身上,杨君梅有些难受。在那个“分数至上”的年代,她却觉得,教育孩子真的不能仅仅关注分数。

    杨君梅决定发起一场“秘密行动”,至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改变——哪怕被人看作“另类”。

    让孩子走向生活,走进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孩子去接近陌生人,去换位思考,学会与人相处。这是杨君梅为学生设定的“成长路线”。在别人以“危险”为由限制学生活动的时候,杨君梅却带领全班学生悄悄走进当地的铁东广场,让孩子们在徒步中锻炼坚韧的意志;她带领孩子们走进当地的啤酒厂,了解啤酒的生产流程究竟什么样;她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去与老人、孤儿谈心……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不是走进敬老院,我都不知道老人们那么孤单,也不知道他们经历的故事那么有趣。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学生王温馨说。

    杨君梅一直倡导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她很少直接说教,也不会当众批评学生。在班级里,她一直坚持在活动中育人。

    比如,当杨君梅发现学生关心别人的意识不够强时,她便发起“寻找一个默默关心我的人”的活动。她要求,在一个月时间里,班上每个人都要默默为其他同学做一件事,到了月末,大家在纸上写下两个问题的答案:你为谁做了什么事情?你认为班上谁为我做了什么?

    结果揭晓后,孩子们发现,有的同学为自己做事,自己却没有感觉到。杨君梅趁机组织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我们该如何主动关心别人?接受别人关心后,我们该如何回报?因为有了切实的经历和感受,孩子们在这次课上感触很深,从此更明白“关心”二字背后的含义。

    类似的活动不在少数。杨君梅一直强调,初一、初二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性格。这些活动的大量开展,尽管家长曾经有过不理解,孩子成绩怎么办?为了让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杨君梅一直在尝试让家长转变观念,与不少家长成为知心朋友。去年,她还通过了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培训及考核,不少家长从此成了她的“学生”。

    “一门心思扑在学生和家长身上,每一天她都在坚持,每一拨学生,她都如此。”同事张丽莉这样描述杨君梅。杨君梅说,自己不是学校每天来得最早的那个人,但一定是走得最晚的那个人。她说,每天放学后都要仔细回顾这一天的工作,哪个孩子一天没笑容,哪个孩子犯了点小错误,都要在当天解决。这大概就是杨君梅所信仰的“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

    “不守规矩”的语文教师

    在班级工作中,杨君梅往往不按套路出牌。性格使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也很少循规蹈矩教语文。

    与将文章肢解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教法不同,杨君梅倡导“大语文观”。

    “好的语文教师,课听起来不像是语文课,实际上仔细想想,还真是语文课;不好的语文教师,课听起来像是语文课,实际上仔细一想,又不像是语文课。”杨君梅说,自己就是那个“课堂上不讲语文”的语文教师。

    杨君梅提倡厚积薄发,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你不会永远是在学习和考试,语文能力不一定是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杨君梅说。所以,她总是在教学中旁涉其他知识,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比如,在学习字词时,她将电视节目《品读》搬进了教室;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她将《超级演说家》下载后播放给学生看;学习文言文,她带领学生追根溯源,搞清楚一个字的来历与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讲到“余”时,她就带领学生梳理不同朝代关于“我”的表示;讲到林语堂的文章时,她会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作品,整体感知林语堂的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

    对于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作文教学,杨君梅很少教学生那些生搬硬套的框架,也不提倡孩子们大量背诵所谓的范文。她一直主张将“作文教学意识贯穿到每一节课”,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习惯。

    “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是要我手写我心,格式化的文章没有任何意义。”杨君梅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名家作品,力争写出“千人千面”的性情文章。

    一个曾经听杨君梅课的新教师在听完课后大感疑惑:杨君梅为什么对那么多知识信手拈来,感觉啥都懂?

    看似容易却艰辛。其实,背后是杨君梅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大量具有思想含量与文化积淀的书,进而能够从大文化视角俯瞰语文教育。

    “学习语文,我更希望让孩子建立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并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通过语文学习,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与为人处世的能力。”杨君梅这样阐释自己的语文教学观。

    悉心浇灌,静待花开

    不论是作为一名好班主任,还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杨君梅这一路走得并不轻松。

    但她骨子里的开朗与坚韧,让她对探索路上的困苦都想得开、看得开,这才有了今天的杨君梅。

    坚持,她一直这样鼓励自己。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杨君梅也告诫自己:不要欺骗学生,总有一天学生会长大。

    “所以我宁可别人骂我3年,也不能让他们骂我一辈子。” 杨君梅说,“我希望哪怕我弄砸了,别人会跟我说,这个老师还行,就是‘没好好整’。不愿意听到别人说,她的学生不行,没能力。”

    杨君梅始终记得初为人师的那一年,在一所不缺语文教师的学校,她难以理解一名“教得不如我”的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一直不依不饶地坚守在讲台,让自己处境尴尬。但如今,她完全理解了——在那个神圣的讲台,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所以,她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阳光教师”。或许是与孩子相处日久,至今她仍像“老顽童”似的保有一颗纯净和童真的心。

    杨君梅以“简单生活就是美”为生活信条,不攀不比,不浮不躁,努力将教书这份工作变得有诗意。

    就像她在许多学生反馈本上曾经写下鼓励性的话语一样,这一路上,杨君梅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如此:细心浇灌,静待花开。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5/xw_2127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