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中国1500多万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指明了方向。
这无疑为当前的教师培养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两年来,北师大人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直在找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由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师大中华文明传播中心推出的“京师好老师成长营”,正是在教师培训实践中作出的一种回应,通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探索出一条极具创新意义的培养“四有”好老师的教师发展新模式。
缘起:由己及人的教师发展新模式
“四有”好老师发展模式的探索之路,以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本质内涵的理解为基础,立足于当前我国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是脱胎于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开展的“品读经典·做好老师”的内部学习活动。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师德,为人师者务必“教人以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中,中华传统文化“崇德尚德”的精神气质和优良传统得到凸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都属于“德”的范畴,关注的是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换言之,教育体制能否建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师德。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德”,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生命教育意识。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出培养有德行的人,尤其是品德高尚的圣贤君子,要遵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理路。这与“四有”好老师标准不谋而合。因而,挖掘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是促进教师道德发展与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教师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群体的道德形象受到严重扭曲。与此同时,以往以知识和技能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模式,也暴露出培训目标空泛化、培训内容理论化、培训方法单一化等局限性。许多教育行政领导反映,不少教师不断接受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培训后,“仍然重复着昨天的自己,走过去的老路”。因此,有专家指出,我们的道德建设之所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虚心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教育的经验。
本着“要教别人,先要教好自己”的原则,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自2014年9月起,发动全院200余名教职员工有步骤、分阶段、持续性开展“品读经典·做好老师”活动,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和“一课都不能少”的学习参与原则,通过品读经典,“带动学院每一位教师修身立德,带动每一个门第书香永续,带动全院礼敬中华文明”。在学习过程中,号召广大教职员工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虚心涵泳,切己体察,重点在“做好老师”上下功夫。此外,学院还把品读经典活动与学院的内部治理相结合,要求全院上下齐心“做榜样”、“真抓实干”,把学院建设成“以德治院”的新时代“大家庭”,让教职员工在不断的“修身齐家”中强化自己的教师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
经过长达两年的从“知”到“行”,经典的精义和精神逐渐融入每位教职员工的生命和生活,许多教师在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今年7月1日,该项活动成果荣获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优秀党建创新成果,同时也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四有好老师”教师发展新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践:在体验中叩问教育本质
今年5月,我们创办了首期“京师好老师成长营”,并于7月成功举办第二期。“京师好老师成长营”面向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以全公益方式实施,按照“一个理念、两大路径、三重关照、四类课程”的结构进行整体设计。
所谓“一个理念”是指贯穿成长营全程的“和谐关系,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两大路径”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德,以西方现代心理剧启德”。前者聚焦于教师和谐精神家园的构建,后者聚焦于教师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同事、家人之间的真实事件,旨在释放教师身心压力,促进教师反思;“三重关照”将教师视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关注教师日常生活与自我、他人及其他外在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谐;“四类课程”是指围绕“理念引领”、“和谐关系”、“行为世范”和“环境熏染”四大主题,开发形成“理论奠基”、“理念践行”、“活动体验”和“经验分享”四大课程。这些内容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运用心理剧、情景剧、小组交流、专题讲座和心灵对话等形式开展。
成长营以教师“生命成长”为主题,既有基于教师生命成长的《叩问教育本真》、《传递关爱》、《为师之道》、《健康师者》等专题讲座,又有基于追问教育本质的《我就这样过了一生》、《我都是为你好》等心理短剧。讲座与视频共融,对话与分享同步,解惑与体验并举,通过多种方式直击教师心灵,引领教师叩问教育本质。
另外,我们还成立了一支以“传递关爱、至诚践行”为核心理念的“大有义工队”,从起居、饮食、住宿、交通和学习等方面为营员们提供关怀与帮助。
创新: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成长
经过两年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充分汲取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智慧,以“京师好老师成长营”为载体的教师发展模式逐渐成型,体现出以下几个创新点:
首先,引导教师构建以中华美德为基础的师德观。
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的论述,要求社会各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引导教师构建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的师德观,提倡做具有君子品格的教师。
其次,以“孝亲尊师”为根基,凸显“三重关照”。
在教师培训中,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普通人,有着与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压力、情绪烦恼和人际关系囹圄,包括各种利益诱惑等,不能给教师群体设立过高的道德标准。教师培训应回归生活,在鼓励教师追求君子人格的同时,也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规划合乎人性和常理的道德实践路线。中华传统美德以孝为根,以敬为本。“孝亲尊师”是根本,也是和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的道德基础。《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因此,我们把“孝亲尊师”作为涵养师德的根本,从培养教师的“孝心敬行”开始,立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等三个最重要的方面,通过现代心理短剧、心灵对话、经验分享和礼敬老师等多种方式,启迪他们的心灵,启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处理好与家人、学生、同事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温馨的班级、校园和家庭,进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让教师在自我转化与提升中实现“修己达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向内探寻,即“反求诸己”,注重自身修养,重视自我转化。在“四有”好老师发展模式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包括培训者的自我转化与提升,强调美好的教育内涵有赖于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师生一起“明明德”的过程;学生的课堂生活体验、校园生活体验和师生关系体验,是好老师“教人向善,以养正气”的反映,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所有道德教师的应尽职责。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树立更开阔的生命格局,有“修己达人”、“天下为公”的意识。师德教师的生命成长首先是个人身心的和谐,而后推己及人,实现个人与学生、同事、家人之间的和谐,进而达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成长是以改变自己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发教师反思生命成长中的问题,改变自己。
第四,组建 “大有义工队”,传递关爱,至诚践行。
榜样有着强大的道德示范功能,并具有替代型强化的作用。为了生动诠释“行为世范”的内涵,给参加成长营的教师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成立了一支由海内外专家学者、北师大师生和热心公益的退休教育工作者等多层面人员组成的“大有义工队”。义工们本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在培训过程中,处处示范,时时陪伴于教师左右,为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研修氛围中感受到信任、关爱与尊重。许多参加成长营的教师表示,“大有义工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他们树立了“学为人师”的群体形象。
第五,跟进式、可持续“保温课程”。
为了避免教师结束培训回到学校后“又变回老样子”,我们搭建了一个旨在发挥“保温”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师德涵养支持体系。首先,通过榜样的躬身垂范对教师进行道德感染,重构教师的道德认知,让教师带着关于“一所好学校怎么做”、“一个好班级怎么做”、“一名好教师怎么做”的思考,以一种被唤醒的生命状态离开成长营;其次,创建“中国好老师”微信公众号和教师学员微信群,辅以电话、电子邮箱等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内容及时推送给学员,让他们回到学校后依然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的持续影响;此外,我们还设立了“大有义工队”的义工招募长效机制,鼓励参加过“京师好老师成长营”的教师加入“大有义工队”,建设一个具有共同信念的发展共同体。
反馈:在这里找到教育“初心”
在两期“京师好老师成长营”举办期间,我们采取前后测的方式,选取具有较高信效度、标准化量表和问卷,对参训学员进行跟踪调研。结果显示,不论学员的性别、年龄、所在区域、学段和任教学科等情况如何,培训前后学员的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提升。具体到儒家价值观的各个子维度,学员在“家族主义”“谦让守分”“团结和谐”和“克难刻苦”4个子维度有显著提升。对于主观幸福感而言,学员在“自我满足、乐观、正向情感、掌控感、身体健康和心理警觉”等6个子维度,后测较前测均有显著提升。这说明“京师好老师成长营”的培训,的确有助于教师的道德涵养提升和生命成长。另外,我们还对学员的学习体会进行全面收集与分析,结果表明,许多教师获得前所未有的生命成长体验。
正如学员之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所言:“几天的课程让我体会到三点:不忘初心、不忘梦想和不忘人生。我觉得成长营抓到了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即关注了教师本身的生命成长,创设了一个整体的氛围让我们去体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通过潜移默化和文化熏陶影响别人。它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培训,关注了生命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因此更易于入耳、入脑、入心。”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