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教师读书氛围差等问题,有人在媒体发文指出校长应该反思。该文作者认为,校长不仅要鼓励和引导教师读书,更要用机制保障、支持和监督教师读书,包括主动“曝光”教师读书情况及成果等。
学校希望通过搭建读书平台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强制教师读书的做法不可取。读书应该是自发的,如此才能获得精神愉悦与满足。在“被读书”中,学校赋予教师读书太多的承载,如师德培养、业务提升、理论学习等。受此制约,教师们失去了阅读的自由,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书,甚至读后有何感想都是被动的,常常出现阅读麻木现象,阅读该有的主动思考、情感体验等也被抑制。
因此,如何在尊重教师读书自由的前提下,让教师实现由敷衍、应付的“被读书”,向积极、主动的“我要读”状态转化,成为学校管理者不容回避的问题。与其“强迫”教师读书,不妨尝试以下做法。
让教师有时间读书。现在一些学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批改作业、参加学校会议和活动等事务,占据了教师大量时间,致使可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建议学校减轻教师相关负担,精简会议和活动,将读书时间纳入教师工作时间,比如每周给教师安排半个工作日专心读书。只有保证教师充分的读书时间,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让教师有书可读。无书可读是制约广大教师读书的重要原因。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室),每年少有适合教师阅读的新书购入。学校几十名教师只有十余种教学刊物,而且多陈列在校长室,并没有发到教师手中。图书资源紧张,使得教师读书成了“无米之炊”。建议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购买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同时,鼓励教师自主买书,买书费用由学校报销,书读完后交给学校图书馆(室)。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又可以提高教师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让教师有地方读书。读书需要安静的环境,办公室显然不是适合阅读的地方。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室)建设,延长图书馆(室)开放时间,给教师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现实中,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室)开放时间与教师工作时间一致,此时教师们都在备课、上课。而教师不上课的晚上和节假日,图书馆(室)又关门。这样,即使图书馆(室)条件再好,藏书再丰富,教师也只能“望书兴叹”。
让读书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许多教师认为,传授知识重在吃透教材,只要熟悉学生和教法,就能取得好成绩。针对这样的想法,学校可以多组织业务竞赛、教学比武、科研论文评比等活动,让教师自愿参加,公开重奖获奖者,让安于现状的教师明白自己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读书学习、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衢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