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类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诸如“小学生必读书目”“小学生不可不读的100本书”等行为蔚然成风,仿佛书单一开,完成了推荐任务,就为儿童阅读上了双保险。其实,给儿童开列书单与儿童真正阅读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常去饭店吃饭的人会有这样的体验,服务员送上菜单后,并不转身离开,常常积极推荐:菜品食材是什么,口味如何;哪道菜是招牌,哪道菜是特色。有经验的服务员还会指出菜品适合的人群:老人或小孩,喜甜还是怕辣。当然,更贴心的服务员会先问顾客的口味和需要,然后再推荐,同时耐心回答顾客询问。在这样的饭店就餐,往往如沐春风,满意而归。
选书如点菜。顾客看到菜单,会垂涎三尺吗?不会。同样,列出密密麻麻的书目,会引发阅读欲望吗?开列书单的最大问题,在于这一做法忽视了儿童好奇心强、行动力弱的特点,看上去给了孩子选择的自由,其实框定了孩子的选择范围。推荐者单边揣测孩子的需要、兴趣、阅读动机和能力,将推荐行为窄化为“我希望孩子看什么”“我认为哪些书籍适合孩子”,却不顾儿童间的个性、能力差异。换言之,成人喜欢的书籍,儿童未必喜欢;成人认为对儿童有用的书籍,儿童未必感兴趣;真正打动儿童的书籍,成人未必能发现,或是发现了未必认为有价值,值得推荐阅读。
况且,仔细对比不同的推荐书单我们发现,有些书目的重复率非常高,这可以理解为经典的魅力,然而,更可能是这些林林总总的推荐只是跟风。有的书籍甚至连推荐者都未必细读过,更谈不上思考过是否适合当下的孩子,结果推荐的书籍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与儿童的认知形成鸿沟。这样的书单推荐,会有效果吗?
有效的推荐,应该直指内心,唤起兴趣,引发需要。
朗读。推荐者通过绘声绘色朗读书中的片段或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使孩子了解“食材”,进而产生阅读兴趣。有时,长篇大论的推荐,不如呈现书中最打动人的一段话,让孩子“窥一斑而知全豹”,自觉自愿地主动阅读。
导读。推荐者仔细读过后,将打动自己的理由以文字形式真诚地呈现给孩子,使他们了解“品尝者”的真实体验,唤起孩子的阅读欲望。
分享。推荐者向孩子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比如如何与这本书结缘,如何从书中获得知识、力量、精神支持,使孩子“垂涎”产生阅读向往。
定制。推荐者根据不同孩子的阅读能力、兴趣,或根据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量身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这点非常考验推荐者“功力”,一方面推荐者要深谙孩子成长规律,具有一定的阅读储备;另一方面推荐方式要不落痕迹,易被儿童接受。
向孩子推荐书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开列书单只是推荐书籍的初级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引领价值,但如果没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有效推荐策略,以及为适应儿童身心特点所作出的不断调整,开列书单只能沦为形式和推荐者的心理安慰。
(作者单位系江苏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