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给中国教师报送个雅号:课改报。本报传递的课改内容确实比较多,但主要是专业指导和引领性内容。在这些专业指导之外,可能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好的课改方案如何才能得到成功实施?
到地方采访课改,了解到一些教育局长、校长费了很大劲,但课改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师消极工作、家长坚决抵制的情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今天的基础教育不课改是绝对不行的,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地方课改阻力大、课改效果不好呢?
这些大力推进课改的教育局长和校长很委屈:一心为了教育,推动改革,结果换来误解和抵制,甚至被推倒下台。查究背后的原因,其实根子还在于这样的课改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支持,没有把依靠教师落到实处。靠行政命令、强行要求,虽然看起来教师的行为改变了,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心里并不认同。心里不认同,教师的“教育生产力”就要打折扣,就可能看起来忙忙碌碌,但是不出活儿,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试想,改来改去,最后却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谁会支持这样的改革呢?
我们经常讲教育改革要依靠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落实不到位,甚至忽视教师的作用。马克思讲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育提高生产力——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人同样是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教师是特别关键的力量。
回过头看一下课改做得好的地方和学校,他们无不是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课改变成了“大家共同的事业”,才得以成功深度推进。
定战略,广泛发动教师,把课改国家意志变成教师的共同意志。经历了思想、观念的变革,经过了科学的争论和规划,校长、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形成共同愿景,这是学校和地方课改取得成功的前提。
搭班子、树标杆、培养带头人。在推进课改中,搭建理解课改、支持课改的干部队伍,树立课改做得好的教师榜样和标杆,培养和发现一批带动课改的学科、年级带头人,这是课改得到深度推进的重要环节。
找方法,既要有坚持的韧劲,也要有不急躁冒进的耐心。要容忍教师慢半拍,容忍教师有一个理解、接受、认同、积极投身其中的变化过程,也要容忍家长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同时,还要讲究“快”,尽快缩短学生适应的过程,让课改在学生身上见到实效,让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的变化展现在同学、教师、家长面前,在依靠教师、发动教师的同时,让课改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并通过学生把家长变成课改的同盟军。
依靠教师,才能取得课改的成功。这意味着必须把教师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绝不能仅仅让教师听安排,要让他们也能参与做决策、出方案、定制度,让课改方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才能真正得到教师的认同。这样的课改,才能既得到教师的支持,又贴近一地一校的实际。
想课改吗?先学会如何真正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