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许多学校在推行高效课堂之初,反对者常常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课堂实行的是碎片化学习,割裂了课堂的逻辑;课堂虽然热闹,但学生的学习是肤浅的,不符合深度学习的要求。其实,高效课堂有着比传统课堂更严谨、更丰富的内在逻辑,形散而神聚绝不是一句空话。同时,高效课堂带来的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不仅是深度的,而且是完整的。
杜金山:是的,俗话说初级弈者谋子,中级弈者谋局,顶级弈者谋气。在初级弈者看来,中级和高级弈者的棋,就是碎片化的。高效课堂的第三大聚焦点是逻辑,逻辑就像一条看不见的高速路,引导着课堂的进程。
李平:四大逻辑是人的认知逻辑、学习的行为逻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课堂的推进逻辑?
杜金山:是的。咱们先说说人的认知逻辑。高效课堂遵循的主要认知逻辑有两个:第一,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对知识的认知过程,研究证明,作为主体的学习者,能否学会某种知识,一方面取决于他原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认知背景),另一方面取决于设定的发展区间是否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生本目标)。也就是说,人并不是只要在生理上具备了学习能力,就可以学会任何知识;如果每次学习设定的目标不在最近发展区,即使再聪明、再努力,效果也不好。第二,学习的步骤一是感知(思维特征是记忆),二是理解(思维特征在大脑完成思维完型),三是应用(思维特征在内心完成意义建构),四是拓展(思维特征是内外融汇后进行的创造和创新)。前三步是学习“入”的过程,最后一步是学习“出”的过程。高效课堂对四个过程都有具体要求,我想应该算是深度学习吧!
李平:再具体说一下,高效课堂是如何遵循这两大认知逻辑的?
杜金山:高效课堂强调两大前提,一是情感前提,二是认知前提。前文对此专门阐述过,在此不再赘述。对最近发展区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和对学情的高度把握上。高效课堂对最近发展区的应用,直接导致在国家教材不变的情况下,各课改学校对现有教材的大规模重组,把这一逻辑发挥到极致的应该是河南洛阳的圣陶学校,由于他们主体性坚守这一认知逻辑,竟然实现了小学阶段对中学阶段知识的学习,王天民校长选择了数学单科独进,实现了对初中物理、化学的学科重组。高效课堂强调对最近发展区的尊重,不仅是班级本位的,而且是个人本位的,这一点在传统课堂,无论教师多么负责和有爱心,也是无法做到的。
至于对认知逻辑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导学案的编写对学习内容的设计方面。根据该认知逻辑,无论什么学科、什么课型、什么内容,落实到导学案的学习内容一定被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A、B、C、D级。A级是指记忆级内容,表达方式是问答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思维特点属于最低级的记忆性思维。B级指理解级内容,其要求是问题化。理解性内容是学习的核心要求,但是其思维并不属于高层次,高于记忆低于创造。理解是一种动脑的智力行为,具体表现在大脑完成对课本知识体系的思维完型。C级指应用级内容,最浅层次的应用是利用已知条件和基本概念规律推演出应得的结论;中等级别的应用是利用概念和规律,自己寻找必要的条件,模仿前人,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建模;最高级别的应用,是把新的知识体系融入内心原有的知识体系,该融入是意义性融入,也就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再完成新的意义建构。D级内容并不是创造和创新,因为很难在一节课上有什么新的创造,创造和创新是一种素养,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内化升华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的D级内容被定义为拓展,要求学生在完成前三步思维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材中走出来,实现三大拓展,即联系自己的生命发展看待新学的知识,联系社会现象看待新学的知识,联系学科最前沿看待新学的知识。
李平:很清晰,认知前提、最近发展区和A、B、C、D四级内容。
杜金山:咱们再说一下人的学习行为逻辑。李老师,你自己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性?
李平:有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我一定会自己先试图把事情搞明白,如果自己在有限的时间或其他条件限制下实在搞不明白,我会求助于他人,如果我求助的人也不能解决问题,我会扩大求助范围,向更多的人或者更高水平的人求助。
杜金山:虽然学习的本质是自学(主体性行为),但作为主体的学习者,从不会拒绝条件的优化(材料、环境、互联网、同学、教师等)。分析所有人的所有学习行为就会发现,人的学习行为也存在某种必然性,我把这叫做学习行为逻辑。前面讲的认知逻辑是内在的,这里讲的学习行为逻辑却是外显的。
你刚才所描述的,正是高效课堂的行为逻辑。高效课堂强调学习的主体性行为是对学习本质的回归和尊重,如果不遵守这一点,学习将等同于灌输和训练。被主动就是对生命的戕害。
高效课堂对学习行为的描述设计了一套专门的话语体系,不借助同学和教师的学习行为叫“独学”,借助一两个同学的学习行为叫“对学”(对学小组最好是三人小组),借助更多的同学甚至教师的学习行为叫“群学”。
李平:独、对、群这三个行为的逻辑关系是不能变换的,一定先独学,建立起足够的认知背景和情感前提;然后自然而然过渡到对学,而且对学中已包含展示和检测;然后再过渡到群学,群学包含更大范围的展示和更权威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