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跨学科的合作尝试

[db:作者]  2016-10-12 05:25:13  互联网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一堂英语课可能是几个跨学科教师合作的结果;根据学生学习项目主题的需要,一个教研组可能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一个英语教师的背后可能站着不同行业的专家。后两方面应该是我们进一步探究的教学课题。

    纵观我国近30多年的英语教学变革,大致可以将其分为“知识——工具——素养”三个阶段。针对这一转变,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行的教材是以功能——话题为核心,学生在学习各种跨学科主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教师的教学视野再也不能局限在语言本身,需要跳出语言看语言,关注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与思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罗列了24个方面85个话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围,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的方方面面。尽管受学生语言水平的局限,各种话题的难度不会很高、程度不会很深,但话题的广度已经远远超出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范围,这给英语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扬长补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扬长避短。在知识爆炸年代,一般人做不到“万事通”,许多知识不是英语教师在短时期能够弥补的,这就需要一种“合作教学”。教师在备课时遇到专业知识,可以请教有关学科教师,或与他们共同研究。

    譬如,在现行的许多教材中都有关于“自然灾害”的话题,英语教师可以与地理等学科教师一起进行讨论,甚至可以将英语教材与地理教材结合,形成跨学科教学。现在有些学校在尝试“拼教”,由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多教师”上课,将英语教学与所涉及内容的学科结合起来。我们学校就曾经尝试过英语与语文“拼教”,教学内容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雪夜林畔小憩》。英语教育专家鲁子问教授与我们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倪江合作上课。在课堂,通过鲁子问教授的原文教学,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诗的本意,纠正了诗在翻译过程产生的误差;倪江老师的译文教学帮助学生突破了英语语言的局限,借助汉语更深入理解了诗的意境。

    早在上世纪中后期,欧美中小学开始推广基于项目的学习,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学校,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非常普遍。这两种学习方法都将语言学习融入主题内容之中,需要教师在跨学科知识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由于项目内容涉及专业学科,有时还需要教师进行跨学科组合。

    几年前,我们学校英语教师胡跃波和谢慧萍承担的浙江省教研课题“以项目为途径的跨学科主题英语学习研究”,进行了跨学科教师合作尝试,一方面以项目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借助相关学科教师力量,帮助学生拓展主题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近几年,学校一些英语教师与语文教师合作,一直在开展“英语微电影”项目学习活动。学生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各种话题的英语材料,组织微电影小组、编写电影脚本、筹划拍摄工作、展示各自作品。语文教师开设讲座课,指导学生分析、欣赏影视作品。同时,还聘请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微电影拍摄,然后再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的微电影作品进行评选。学生沈天璋等拍摄的《知秋》曾获2013年“国际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国内赛优秀作品奖。

    从上述案例可见,“拼课”“合作教学”是拓展英语教学途径、融合语言与学科的有效尝试。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一堂英语课可能是多个跨学科教师合作的结果;根据学生学习项目主题的需要,一个教研组可能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一个英语教师的背后可能站着不同行业的专家。后两方面应该是我们进一步探究的教学课题。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16/xw_2158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