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主张:
1.成立小水滴妈妈读书会,召唤更多父母边阅读边学习做智慧父母。
2.成立小水滴班级读书会,播撒阅读的种子,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
3.成立小水滴家庭读书会,倡导共同阅读、幸福成长的理念。
4.开展研学旅行,将阅读与旅行、写作、戏剧、生活、大自然相联结。
我是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6年前,初为人母的我,带着我们班的家长成立了一个“小水滴”妈妈读书会,想通过共同阅读解决我们在育儿路上遇到的一些困惑。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就像一滴“小水滴”——天真无暇、积极向前、坚持不懈,引领家长从阅读一本书开始,从交流一个思考切入,明确教育目标,共同探寻育儿智慧。如今回首,有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竟能带领家长和学生把“共同阅读”坚持下来,这是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真的实现了。
遇见“共同体”
2009年深秋,我与仰慕已久的“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相遇。这是一个由一群热爱教育、心怀教育理想和激情的教师自发成立的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发起人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段艳霞,利用周末或假日,不定期地组织教师们共读教育经典,相互汲取教育智慧。
自从加入“共同体”之后,不间断的阅读与思考常常鼓励我重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就这样,我们一起共同阅读了7年。《第56号教室的奇迹》《童年的秘密》《教育的目的》《夏山学校》《教学勇气》《静悄悄的革命》《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渐渐地,阅读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雷夫的教育故事,让我第一次在职业生涯中认真思考“恐惧”在教育中的存在;夏山学校的故事,令我们向往真正的教育境界——教育应该是自由的!应该是指向精神的自由;《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启发我,从全新的角度观察课堂、观察儿童;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引发我进一步思考:教育怎样才能成为艺术?怎样才能富有智慧和魅力……
我的教育心路,因为积极的阅读思考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阅读唤醒父母
2010年9月,我迎来新一届学生和家长。虽然已是第五次带一年级,但因为这一年我也成为了母亲,同时肩负“老师和妈妈”两种角色还是第一回。每天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游走在“老师和妈妈”两个角色之间,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做母亲的艰辛和不易,许多第一次为人母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时常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开学不久,我便对班级部分家庭进行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妈妈未曾思考过: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母亲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妈妈们往往只知道一味地选择名校,对幼小衔接中的孩子出现的成长困惑,妈妈们感到焦虑,甚至有些无助。2010年10月,我在班级发起成立“小水滴妈妈读书会”,倡导妈妈们和老师一起在生活的闲暇时光自觉地阅读与教育孩子相关的经典书籍,并定期聚在一起交流、讨论、分享、思考、提升……
妈妈们的阅读故事不胫而走,她们的教育热情带动了许多爸爸加入。一年后,为了带动更多的父母一起成长,我将读书会更名为“小水滴成长俱乐部”, 目的是引领家长共同阅读、静心反思、平等对话、互助实践,努力做有思想、有行动、有智慧的学习型父母。我提出以“阅读”作为媒介促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家长自愿参加读书会,以“分享、互助、实践、成长”为核心,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愿景为纽带,着力创建“教师、学生、家长”阅读成长共同体。学生喜欢阅读,就能更好地成长;教师喜欢阅读,教学就会更加主动高效;家长喜欢阅读,就会更加配合学校助推学生成长,形成家校合力。
2013年11月17日,我与17个家庭的爸爸妈妈聚在一起,分享《童年的消逝》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这次读书会以“捍卫童年”为题,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报名,父母一起参加。
活动前,我精心安排爸爸妈妈们进行“滚铁圈”比赛,让童年游戏激起大家的活动热情。接着,读书沙龙活动以“世界咖啡式”汇谈形式分组展开交流与讨论。我们从书中最打动你的“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章节”与同伴分享尼尔·波兹曼关于“童年的消逝”的相关论述,再结合国情和当下儿童成长现状,谈谈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我们现场共同阅读短文——《40芬尼一辆自行车》后,再分享阅读思考。最后,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将两轮讨论精华合作绘制成“思维导图”,并由一位家长代表进行汇报,来自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汇聚在一起,共同寻找“捍卫童年”的相关策略。这次活动,我还特邀“厦门号”帆船船长和船员为大家讲述环球航海历险故事和感悟,从另一个角度启发爸爸妈妈们思考。
2014年4月27日,我们共读龙应台的《目送》,并以“‘目送’孩子,我们做好准备了吗?”为题开展读书沙龙交流活动。这本书由74篇散文组成,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文集,有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作者写出了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也写出了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有个妈妈看到我公布的书目,便立即询问我为什么选一本看似与教育无关的书?之所以选这本书,是因为我认为,教育其实是一场又一场的“目送”。每天,我们都在或近或远地目送孩子上学、外出或活动;再过8年,我们还将目送孩子独自远行求学。那时,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分离的准备?孩子们是否对即将独自远行充满自信?
那一场读书会,我们一起走进厦门大学1921咖啡厅,我特意选择这个与厦门大学创办日期同名的咖啡厅,就是希望家长们在穿行大学校园时,从身边熙熙攘攘的青年学子的笑容和身影中,能看见自己孩子未来的样子。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每场读书会,我们都聚焦教育的热点或痛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有个孩子的爸爸参加了几次读书会后忍不住对我说,每次参加读书会,都会提醒太太这期间不要轻易打电话给他,而且读书会后不会太早回家,因为喜欢一个人在咖啡厅再坐一坐,或是去附近走一走,享受那份回味与思考的感觉。
在孩子心中撒播悦读的种子
几乎是与成立妈妈读书会同步,为了让学生也能体验阅读的快乐,从2010年9月开始,我坚持每周用三次语文早读课为学生朗读绘本故事,鼓励学生每周五阅读课外书籍,每周一下午为学生朗读经典故事,与学生一起创建班级图书角。
每周的阅读课,我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安静阅读,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好习惯;精心为学生设计阅读课程,引领学生共同阅读经典、观看优秀影片,并召开观影分享会、班级读书会,指导父母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我还在校内尝试将阅读与戏剧、电影相结合,开设“阅读与儿童创作性戏剧”“阅读与电影”校本课程。假日,我有空就与学生们一起旅行阅读,我们在土楼开过读书会,在星空下分享过阅读的感受与自己创作的诗歌,我们还到台湾地区参观学校、图书馆、书店,了解台湾原住民文化,调查台湾小伙伴的阅读情况,扩大阅读视野……
除了阅读,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和班级家委会一起,组织孩子们以力所能及的行动献爱心:整理自己的旧衣物,寄给边远贫困地区的同龄伙伴;在中山路卖报义捐,支持贫困山区的孩子坚持阅读;到厦门市青少年宫义卖自己过时的玩具和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锻炼胆量与交往能力;全班参与策划为母亲节爱心体验活动,人人动手制作海报,发动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孝亲行动。参加这些感恩实践活动,正如学生阮宇昕所说:“我慢慢知道了义卖的真正意义:学习付出并济助贫困,在付出中成长,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6年来,我利用周末时间,与班级、年级家长深入探讨当下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家庭教育困惑,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儿童教育难题,精心策划、主持“小水滴妈妈读书会”33场,以“世界咖啡式”读书会、微讲座、问卷调查等方式,带动班级、年级学生家长积极思考家庭教育现状,寻找家校合力育儿的锦囊妙计。同时,开展了“小水滴班级读书会”16场,一至四年级,每周一下午坚持为喜欢阅读的孩子讲故事;四至六年级,深入部分家庭,尝试研究并带领周末“家庭读书会”。我与家委会定期组织亲子感恩实践,还多次带领学生和家长将阅读与旅行、写作、戏剧、生活、大自然相联结。
6年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家长和学生们还能乐此不彼地跟着我投入其中,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每个人心中已产生对教育的认同和感动吧!每次活动,从确定书目到思考主题,从选择场地到流程安排,一般都要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经费和场地,大家就AA制自行购买一杯咖啡。可以说,厦门许多家咖啡厅都留下了“小水滴”活动的书香、咖啡香、茶香和人文香。那些因阅读思考碰撞的火花,那些平等对话后的省思,那些互帮互助的温暖瞬间,久久无法在脑海中挥去。
在阅读中走向高处
如今,家长读书会的规模已经由一个班级的家长扩展到一个年段的家长。
2015年4月10日,由我策划的“分享、互助、实践、成长”小水滴父母阅读季(一),吸引了整个年段家长们的踊跃参与。结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我精心选定“教育目的、读懂孩子、亲子沟通、阅读习惯、亲子陪伴、心灵静修”6个主题及相关阅读内容,以“小水滴成长俱乐部”多年推广父母阅读的经验为基础,倡导年段家长共同阅读一本书或一组文章,观看一部电影或一段演讲视频,引导他们做有思想、有行动、有智慧的父母。这次父母阅读季活动立足年段带动各班,历时两个月,4本书60多万字阅读量,举行了6场集体讨论,并用心整理近十万字活动简报,及时发送班级QQ群,以点带面,辐射影响各班家长共同成长。
每次组织父母读书会后,都会收到家长们的“感言”。一位家长写下了这样的话,“参加了几次读书会,我从中感到集体智慧带来的力量,通过阅读与教师、与其他家长交流,我反省自己教育孩子的心态,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向”。有位家长说,“通过读书会,我不断反思、检讨自己,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的DNA密码,家长要做的就是挖掘、培养”。还有家长说,“与其说是我们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因为遇见孩子,我们才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教育无捷径可走,持续关注孩子,坚持陪伴孩子,做智慧型父母是家长的必修课。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进步推动着我们父母的成长,父母的成长又成为孩子进一步成长的依托。‘小水滴妈妈读书会’就是这样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交流困惑,分享经验,在彼此的分享与交流中唤醒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成长”。
梅子涵说,“阅读走向了高处,人生就走向了高处。过去的6年,在工作之余,生活之闲,与一群关心孩子、关注教育、喜欢思考、乐于奉献的家长共同阅读,与孩子们共同品味经典,让我看到了别样的风景,希望能与他们一起走向人生的高处。
【和家长一起读过的书】
《目送》
龙应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童年的消逝》
(美)尼尔·波兹曼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朗读手册》
(美)吉姆·崔利斯 著
南海出版公司
《家长的革命》
崔宇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夏山学校》
(英)尼尔 著
南海出版公司
《幸福的种子》
(日)松居直 著
21世纪出版社
《孩子,把你的手交给我》
(美)吉诺特 著
京华出版社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印)克里希那穆提 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孙云晓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
(美)赛西·高夫等 著
新世界出版社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美)托马斯·戈登 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林间最后的小孩》
(美)理查德·洛夫 著
湖南科技出版社
《断舍离》
(日)山下英子 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