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挣更多的钱,就不要入教育之门;想当官,也不要进教育之门;想陪伴孩子成长,请到学校里来。做教师需要担当,需要情怀,需要境界。
今天重提师道,重在谈为师之道。从广义上讲,师道包括尊师之道、为师之道、求师之道,狭义的师道专指为师之道,主要涉及教师的教育价值追求。
古代为什么提师道尊严?《学记》里提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对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严师、尊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道尊不是目的,目的是民知敬学。《学记》中对教育目的也专有论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师严为了道尊,道尊为了民知敬学,然后化民成俗,建国立业。所以,教育的目的,人的发展目的,与国家政治的目的是统一的。
韩愈的《师说》对“师道”论述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如何从事自己的职业,以及师道与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有更多人文的气息。韩愈还强调,“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传道授业解惑,师和道是一体的,教师的传道因为教师能够认识道,践行道,学生跟随能够体会道,能够按照道的要求为人处事。所以,师道是道统和学统的高度统一。
韩愈写《师说》时,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人们轻视教师的情形所写。在韩愈之前,师道尊严就是师严道尊的意思,指尊师及尊师行为在百姓教化、国家建设中的价值。那时的“师道”涵义比较广泛。韩愈之后,“师道”即指教师的根本任务或价值取向,“师道尊严”被理解为教师在完成自己根本任务或实现根本价值时,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要求,以便体现道统精神。
师道尊严在历史上为什么受到批判?过去,师生之间的关系带有森严的等级性,师生之间上下分明,充满了不平等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在“文革”期间,我国曾经出现过中小学掀起的“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运动。直至今天,教师的地位依然受到很大挑战。
因此,师道尊严与尊师重教有其内在关联。今天提尊师重教,就是对师道尊严原初含义的继承和弘扬,我们要对教师的价值理想和精神追求进行弘扬。
在尊师重教的大背景下,重提师道尊严要具有如下条件: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重新阐释师道尊严的现当代含义;为教师践行现当代师道创造有利条件;给教师以更大的专业自主权;切实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总之,教师要有文化理想,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历史意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工作不能只局限在自己所传授的学科领域,学科只是媒介和桥梁,教师要通过学科这座桥梁,将学生带入历史、带进社会,将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未来的优秀公民。
教师必须是“道”的传承者,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师把“传道”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所以,每位教师都是学生走向历史的一座桥梁,我们对于师道的含义还要做一些新的阐释。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讲过,“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教师都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这是师道的时代内涵。
因此,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自身也要有职业理想和精神追求。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声誉、美誉度不能凭空而来,与教师自己的表现、贡献有关系,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关怀有关系。不过,我不赞成将教师的待遇、地位与履行职责捆绑在一起:教育是人道主义事业,教育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做教师如果没有一点成长、一点担当、一点情怀、一点境界,那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想挣更多的钱,就不要入教育之门;想当官,也不要进教育之门;想陪伴孩子成长,请到学校里来。
身为教师,不仅应关注课堂发生的事情,而且应关注社会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要把握社会进步的方向和社会变革的脉搏。一个时代,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而教师的高度来源于对师道传统的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