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曾经授过的课,我切身体会到,教师角色变化会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传统讲授者的角色下,学生是接受者;而一旦教师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自然成了活动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这样,学习过程就会伴随着发现而富有创造性,伴随着饱满的情绪而充满感染力,课堂也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出发,我认为教师要为课堂做好两件事——“架梯子”和“搭台子”。
“架梯子”是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设计有层次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攀登。
比如,在这届课博会上,我设计了《我也来对对子》语文实践活动,原计划为3个板块:欣赏对联之美、探究对写之法、享受对写之乐。但试讲后我发现,学生对美的理解范围比较宏大,难以准确把握。由此,我重新设计了活动内容,主要聚焦于对对子。从单字起对,逐渐递增至对五字,然后给出上联对下联,甚至创作对联,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真正理解对联。
对单字、两字词、三字短语是第一层级。学生借助已有认知进行实践、总结规律,较低门槛的导入让学生充满信心与兴趣。对单字后,他们很自然地总结出“对字需要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规律;两字对后,他们又总结出“结构要一致”的规律;三字对后,在比较“清如水”对“浊似墨”还是对“淡似烟”时,他们不仅强化了对“平仄相应”的认识,还认为“淡似烟”有美感、有诗意,这样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设。
对四字和对五字是第二层级。难度提升了,但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加之小组合作,学生稍微努力便可突破。至此,小小的成就感充满了他们的内心。
第三层级:对对子。我设计了贴近生活的对联请学生对,应时应景,他们异常兴奋。我出上联“城山河畔杨柳绿”,他们对“致远楼前山楂红”“崇德楼边桂花黄”“崇川路边梧桐黄”。我出上联“四海高朋满座情系一处”,他们对“五湖贵客盈门心连百家”。
创作对联是第四层级,也是课堂的机动环节。时间充裕就展开,不足就作为课后作业。遗憾的是,此次课堂上未能展开。但整堂课,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参与热情,达到甚至超出了预设目标。“架梯子”式的设计起步有基石,升级成激励,课堂有了活力,学生也有了成长。
“搭台子”是指教师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活动启动和推进、课堂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其余时间留给学生。同时,要给学生展示的空间,把学生推向前台,置于全班的聚焦处。
此次对对子实践活动,我抛出活动内容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思考。当他们思路堵滞时,我才顺势点拨,但并不点破。比如对“腾云如涌浪”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蹦出“驾雾似——”但后面接不下去了。我给予引导:看看窗外什么天气,腾云还可以对什么?
除了时间因素,现实中还未给学生展示创造充分的空间。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创造性地使用了磁性小白板,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白板上,再吸附到黑板上。此次活动,小白板的亮相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展示欲望,提高了展示效率。
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够真正考虑到“架梯子”和“搭台子”,那课改就真的有意思、有生命力了。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