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师还在让渡课程主导权吗

[db:作者]  2016-11-30 04:39:40  互联网

    相比都市的魅力,我对上海的二次课改和黄浦区的课程实践可谓一见钟情,这份钟情缘起于这里的教师不再让渡课程主导权。所谓教师的课程主导权,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具体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形式、课程评价方式等课程要素进行导向的权利。

    不再让渡课程主导权,学校的课程更有特色。黄浦区“突破边界”的课程实践案例,一改原有固化的课程格局,在学校层面形成了主导构建、主线清晰、内容丰富的多元课程体系;在教师层面,形成了主动设计、彰显学科特质、符合学生需求的融合课程。一次,上海市卢湾中学物理教师叶敏和语文教师陈思新,将物理原理与文学意境融合到《枫桥夜泊》教学中。教师们的尝试,正是把握了卢湾中学课程构建的主导权,促进了卢湾中学“无边界课程”的诞生。许多教师认为,在课程顶层设计环节,自身没有课程的领导权和决定权,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自身主动让渡了课程主导权。实际上,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灵活应用课程的核心角色之一,有的时候只有教师主动了,才会倒逼学校改变。

    不再让渡课程主导权,教师的纠结迎刃而解。许多时候,青年教师常常挖空心思设计教学,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也常常遇到一些问题,阻碍自身发展。我在卢湾中学《问鼎》与大同中学《环糊精缓释凝胶的效果探究》的课堂教学案例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这两节课是教师自行设计的“突破边界”课程,形式上耳目一新。教师在课堂的讲解少而精,学生积极参与。实际上,这源于教师把握了课程主导权。黄浦区的“突破边界”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点,课堂教学围绕一个真实的生活议题,根据学生对该议题的需要,引入破解该问题所需要的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知识,引导学生真实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而生成学生的真实素养。这样的课程正确处理了课程与知识、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摒弃了知识的定义式讲解,把教材仅仅当作学习资源之一。

    不再让渡课程主导权,教师在突破中内涵式再生产课程。黄浦区的跨界融合课程,实质上是通过“破界——守界——整合——破界”的过程再生产课程,从而实现教师把握课程主导权。第一,破界。教师先破了思维的界,打破了原有的课程观和教材观,敢于构建属于教师自身并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科课程,打破了原有分科课程的壁垒。第二,守界。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应坚守本学科特色的育人价值。《问鼎》一课,虽然3位教师走进课堂,但最终是为了实现历史学科对学生社会责任和担当的培养。第三,整合。无论是《问鼎》这样的跨学科课程,还是《环糊精缓释凝胶的效果探究》这样的专业课程,教师都要做好整合。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议题对不同学科知识的需求;专业课程,整合该议题对本学科不同层次知识的需要。第四,破界。最后的破界,是在实施阶段突破多种要素的界限。教师要突破分科教学边界,使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突破教学时空边界,使教学突破课堂,走进真实的教育情境。

    面对核心素养的新教育时代,教师应该敢于尝试符合教育规律的新模式,守住应有的权利。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20/xw_2215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