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特级教师谈教学·邱恭志创造怎样的学习生活

[db:作者]  2016-12-07 04:40:04  互联网

    新学校的一天开始了。

    清晨,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便组织40分钟的晨跑,开始了一天的“身体教育”。

    上午,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的学习时间。

    中午,大家一起用餐,开始了食育课程。同时,我们注重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保持健康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午饭后,学生开始自由活动。教室、走廊、校园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书吧、棋吧、涂鸦区、电影互动区,这些就像校园里疯长的绿植,学生在完成了学习任务后,可以自由生长。

    下午没有固定的课表,每一个年级只有一个一周活动计划,每个班级(学习群)可以自主安排“群落”活动,可以到体育馆锻炼身体,到艺术馆排练舞蹈,到文化馆欣赏电影,到科学馆制作标本,到草坪上捕捉昆虫……总之,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围墙内,更多是渗透在活动中。这不仅将生硬的书本知识和机械的技能训练变成了有趣的活动,而且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学会动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认识和挑战自我。

    下午最后一个时间段是共省课程,“今天你微笑了吗?”“发现他人的优秀,你真诚赞美了吗?”“学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办?”这些问题成为讨论、交流及共省的主题,并会经常更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学会自省,学会尊重,学会超越。

    美国教师雷夫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以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我们认为,一所学校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国家课程之外还能提供给学生哪些课程,还能创造哪些学习生活。如此一来,师生的生活方式就能改变,学生的素质结构就能改变,学校的文化就能改变。

    以我校为例。首先,我们梳理了学校成功的原因以及还需要改进的领域,又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专家开展调研与访谈,其目的就是期望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各个层面人群对学校发展的期待或希冀。

    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培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目标,期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严谨、浪漫、规则、勤奋”等特质。接下来,我们构建了学科课程、主题课程、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框架。这样的课程架构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课程历史、学校优劣分析之上的。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之间有很强的实质性关联,课程元素之间保持清晰的一致性,着力体现培养目标。

    最后,是“教”与“学”方式的思考。学校的顶层设计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落地生根。于是,我们实践了如下几种“教”与“学”的方式:

    一是基于环境与空间的学习。通过学习时空的变换组合,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建构对话方式,如学校所在区域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以此为基地开展游学活动。学校周围有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可以借助商业广场、城市博物馆、城市图书馆、艺术中心等场所开设实践性课程。广大师生感觉到,跨出学校围墙,走进场馆,我们与整个世界在一起学习。

    二是基于数字与技术的学习。尝试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的互联互通,建设泛在的混合学习环境。在校园已经具备的网络环境下,开展数字化学习研究,整合未来教室的建设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选择APP,以及学校提供的相应学习工具,在数字化平台建构自媒体社区,将学习内容与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合。

    三是基于方式与方法的学习。学生根据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实行走班选课,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学习的多元化。

    四是基于目标与内容的学习。课堂学习从问题或任务开始,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有主持人、发言人、信息收集员、记录员等多种角色。各小组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分享学习成果并达成共识,重点关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智慧。例如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为目标,以了解茶叶的生长、制作、品鉴为主要内容,开设茶文化课程等。

    当然,在课程评价方面,我们在推行民主评价、学术评价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从道德与行为、身体素质、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师生关系、团队行为、学习方式、学业负担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综合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诊断、评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依据。

    学校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12-20/xw_2219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