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辽宁省铁岭市教育信息系统的校讯通用户都能收到一条这样的信息:“今晚7:30,铁岭市电视台综合频道《铁岭新闻》栏目将播出我市某某学校教师(校长)的风采。请您抽出时间关注。”这是铁岭市教育局与铁岭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的一档宣传名校、名师、名校长的“三名风采”专题节目。像这样由教育行政部门与新闻媒体合作的方式,在铁岭市已经成为教育宣传的常态。
记者在铁岭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几年来,该市在教育宣传上切实采取措施,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构建大宣传格局”精神,搭平台、建机制,强管理、重策划,为教育发展和改革创新注入满满的正能量。正如铁岭市教育局局长高景铎所言:教育是真善美的事业,教育宣传工作就是让真善美的声音占领舆论的高地,成为推动教育、引领改革的“好声音”。
“一把手”挂帅,科学抢占舆论阵地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教育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满载了无数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冀,但也常常因为一些负面事件而备受诟病。
但高景铎清晰地认识到:“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他们需要通过一种有效的渠道来展示和宣传,提振信心,从而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如何消解个别负面信息的影响,让教师有尊严地工作?
铁岭市教育局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教育宣传领导小组,宣传工作由“一把手”挂帅,并将新闻宣传工作纳入了全年工作计划。
用铁岭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宏宇的话说,铁岭市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育宣传格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定期提要求、交任务、出题目。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成立了宣传教育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教育宣传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各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市教育局各科室都确立了专兼职信息员,建立起了覆盖市、县、校的三级教育宣传体系。
完整的教育宣传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真正打通了教育信息的宣传渠道和舆论引导的网路,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与改革设想、重点工作与核心工程建设,都能更顺畅地抵达基层学校,如推进教育年“十大工程”、教育民生工程、加大教育投入、“三名工程”等好做法、好经验。不仅如此,教育局还通过定期向基层发布信息宣传重点,确保信息宣传方向不偏离。
战略平台搭建,大格局彰显铁岭雄风
赵敏杰不曾想过,一所村小的教师竟然能上中央电视台。但这样的事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自己身边——2014年教师节,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播出了铁岭经济开发区乡村教师宿静26年坚守大山深处的故事。央视的报道引发连锁反应,各种媒体相继跟进报道,宿静也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作为铁岭经济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宣教中心主任的赵敏杰,真正看到了媒体的力量,也更加坚信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开发区内虽然只有4所学校,100多名教师,但值得一说的新闻故事还真不少。她发现,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信息员张琳的名字,一下子“热”起来,据她统计,张琳2014年在各种公开刊物、报纸上发表新闻和文艺作品57篇,2015年就超过了100篇。
在调兵山市,第三小学工会主席李丽贤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经济日报》上,不少人羡慕她的同时,也深深知道,为了能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文章,她常常要经历反复修改和频繁退稿的“难堪”。
与他们一样,自铁岭市建立了市、县、校三级教育宣传体系和相应的宣传平台之后,负责教育宣传工作的干部和基层信息员,一下子都忙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文字在报刊或网络、电视中传播开来。
银州区教育局房秀俊、铁岭县教育局王广、调兵山市教育局刘悦英都负责本地区教育宣传工作,他们告诉记者,这几年忙而充实,累却值得——有时候需要起早贪黑写稿件,有时候又要每天审稿五六十篇,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铁岭教育的工作经验、典型人物走出了当地,走向省内外更高级别的媒体,展示出了铁岭教育的良好形象。这也让他们成了铁岭教育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媒人”,每当听到或者看到区域教育良好的成效和形象被外人称道,总会油然生出许多自豪。
其实,近年来铁岭教育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连续6年推进“教育年”活动,切实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调兵山市、开发区、清河区、市直和银州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铁岭市政府获教育创新奖,还有十大影响力工程建设、千人支教、传统文化进校园、“三公开”(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四起来”(跑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体育艺术“2+1”……一系列发展成果和阶段经验,先后通过不同媒介展示、推广。陈宏宇深有感触地说,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不仅要自身水平过硬,更要建立有效的战略平台,广结媒体资源。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铁岭市教育局审时度势,积极与《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新华社高层参考》、辽宁广播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建立紧密联系;与铁岭广播电视台、铁岭日报等市级媒体,更是高度结合,特别是在《铁岭新闻》专门开设了“三名风采”和“教师的故事”宣传栏目,常态关注教育典型……
优质媒体平台的搭建,让铁岭教育故事更迅速地向全国传播。市县区宣教中心还有目的地向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征集稿件,挑选好的稿件向上一级媒体推荐。
统计显示,近4年来,铁岭教育工作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播出101篇(次),省级媒体播出633篇(次)。铁岭教育名声在外!
上下联动,小改变促动真情怀
教育宣传,不仅是锦上添花,有时候也能起到雪中送炭的成效。
铁岭市西丰县是一个以农林为主的山区贫困县,基础设施弱,办学条件差,一直制约西丰县各学校的发展。当周边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区早已实现多媒体教学,西丰县的很多学校却还要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位教师的传统教育方式教书育人。2012年,西丰县教育局响应铁岭市委、市政府号召,重视舆论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强力开展捐资助学,广泛宣传捐资助教的效果。
随着宣传面的不断扩大,许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特别是出生于西丰本土,在外取得成功的人士得知家乡教育情况,都主动联系所在乡镇学校,为家乡教育出资出力;全县很多学校也拓宽渠道,主动与企业家对接……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6年,西丰县各学校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5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西丰县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装备水平。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扎根农村小学32年的西丰县最偏远乡镇村小教师宋祥,通过《光明日报》的宣传,不仅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其默默奉献的精神,也带动了更多像宋祥一样的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奉献青春,鼓舞了一大批乡村年轻教师。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许多亮点,利用好媒体平台,也能让“好酒”香飘万里。开原市民主小学20年来不断探寻教育的新理念、新动态,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不断突破提升。该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探索“小学生鉴定改革”,随后经由《辽宁教育》全文登载传播,从而迎来了铁岭市在开原市民主小学召开的德育工作现场会,并将学校的经验向全省中小学推广。之后,民主小学编撰的《口诀识字》教材,通过学校开展的对外宣传工作,赢得了广泛认可,口诀识字教学模式后经研讨在辽北地区推广,还引起国家语委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改革举措受到肯定,也先后吸引了国家级、省市级的教育部门与学校合作开展教学科研,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和教学质量,为民主小学的后续发展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
以“绿色课堂”闻名省内外的银州区第十八小学,曾经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时也遇到不小的阻力。家长不认可怎么办?“宣传助力!”银州区教育局负责教育宣传工作的房秀俊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学校顺利推进课改,教育局特别组织了市级媒体进学校活动,更直观地展示新课堂的魅力,全面宣讲课堂教学改革,媒体报道也吸引周边市县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一时间,看到了学校向好发展的家长,逐渐从反对到默认,再到支持……宣传工作为十八小学继续推进改革破除了阻碍!
同样,在昌图县,为了改变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昌图县教育局充分利用现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力争使每个人都了解、认同职业教育,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学校也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越来越多教育的“好声音”在铁岭响起,铁岭市并没有放松宣传队伍建设,先后邀请多家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对全市信息员和教育宣传工作者进行培训。同时,建立教育新闻宣传考核机制,坚持每月对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各院校和市教育局各科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信息刊登情况进行统计通报,并将结果作为年底目标考核的依据;建立教育信息宣传奖惩机制,市教育局每年要召开教育宣传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在教育宣传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如李丽贤、张琳等最基层的优秀信息员,每年都会受到奖励。
正如铁岭市教育局宣教中心主任刘玉梅所言,宣传教育,目的在于推动教育的发展。通过宣传,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共享教育成果,促进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借助良好的宣传工作机制和有效的行动策略,铁岭市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不断提升区域教育知名度的同时,更为广大师生创建了一个具有良好口碑、高度社会信任感的成长环境。
“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唱响好声音。”这正是铁岭教育宣传的核心主张,也是铁岭教育阳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