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

网友投稿  2022-12-22 00:00:00  互联网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一体建设。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思政课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高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

    建好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论大课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要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创新成果贯穿思政课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讲深,把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学理讲透。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系统贯穿、有机融入思政课,加快编写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教材。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群建设,注重构建以思政课为主体,人文素质通识课、专业课为两翼的课程体系。

    建好有形有感有效的“实践大课堂”。思政课要与现实结合起来。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要进一步拓宽课程的实践场域,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一是突出问题导向。要鼓励学生从书斋里走出来,到现实社会场景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理论,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学生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去深刻理解为什么会形成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什么追求国家大一统、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始终是历史主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情和共鸣。二是突出价值导向。要贯通古今,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中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贯穿着五千年来各民族共同开创、共同书写的文明史,蕴含着各民族共同缔造、共同维系国家统一的团结史,蕴藏着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奋斗史。要立足时代,从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中梳理提炼蕴含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教学素材。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将中国各族人民正在书写的时代故事、正在进行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资源宝库,讲好中华民族反对侵略、团结抗争的革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建设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发展故事,不断拓展“大思政课”的价值内涵。三是突出目标导向。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充分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调动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辩证分析中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坚不可摧。

    建好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要把文化浸润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中华文化独特符号形象的学习场景、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扎根心田。一是课程思政助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把“大思政课”的育人效应拓展到各学科、各专业、各学段课程,层层递进、有序衔接,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二是校园文化助力。打造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筑、景观、展陈,推出一批反映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艺精品力作,搭建一批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研究、交流、实践阵地,开展一批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景式、沉浸式的育人场景中越铸越牢。三是社会力量助阵。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共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协同性、系统性。

    建好数字赋能的“智慧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要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打破时空、虚实界限,打造校园“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智能化、智慧化。要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课”主题宣传,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网上云课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等,开发一批优质课程,丰富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供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网上场馆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交互感、现场感、代入感的学习场景;通过大众社交媒体平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分众化精准引导,差异化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议题,引导学生突破信息茧房,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新文科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研究”[2022GA016]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1-01/xw_2235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