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要求学生在学习面积的含义和认识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自主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由此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在我看来,充分的学情研判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几次学情调研。
第一次是在学生没有预习之前,我想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怎么样。首先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想办法算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调查结果显示:班里35名学生中,9名学生用画面积为1平方厘米小方块的方法,一共画出12个小正方形,得出面积是12 平方厘米。还有21名学生画出了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用摆一摆的方法,共摆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最后确定面积是12 平方厘米。还有5名学生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看来,大部分学生是能够根据“一个图形中包含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这一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知识起点,通过课前的“小检测”,我想学生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大障碍。
第二次学情调研,我与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的5名学生进行了面谈。学生究竟是怎样知道这个公式的?他们理解这个公式的含义吗?原来,有的学生是听家长说的,有的学生是提前看教材知道的……通过面谈我发现,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还不太理解。
于是,我再让学生自主先学,然后又对学生进行了第三次调研,让学生自主计算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面积,这次学生无一例外地运用了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那是不是说明所有学生通过自学都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呢?这节课是不是不需要教师讲了?
接着,我又进行了调研,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全班仅有13名学生能说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看来通过预学,学生对于知识点很大程度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从面积的直接测量到面积的间接计算,思维是断开的,教师要对此进行有效对接。
基于以上学情的分析,对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设计了3个学习层次: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先学,感知从面积的直接测量到间接计算的过渡过程;二是在课堂的开始,安排学生组内互学,充分发挥学伴间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的作用;三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活跃起来,实现互补与提升。
如果说,以前的我是基于教材而教教材,总是在研究“怎样教”这一问题,那么现在的我则会进行学情调研,以学定教,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我看来,学情研判离不开“教学三单”,即课前预习单、课上学习单、课尾检测单。课前预习单为孩子自主先学、教师了解学情提供指导,课上学习单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学、问学、教学、悟学”提供了一个平台,课尾检测单则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学情研判使课堂设计更有效、课堂教学更高效,为教师真正的教和学生自主的学提供了保障,充分地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缩短了课堂教学实际与课前预设的距离。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