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朗读课文,很整齐,教师立即打断:“自由读,为什么要那么整齐呢?自己读自己的……”
教师要求“鼓掌表扬一下”,学生“啪——啪——啪啪啪”,很整齐,很有节奏感。教师说:“为什么连表扬都那么整齐呢?随便鼓嘛!你想怎么鼓就怎么鼓!再来一次!”学生的掌声“哗啦哗啦”,凌乱而热烈……对此,应该如何看待?课堂上的“整齐”到底好不好?
课堂岂能“整齐划一”
30年前,我上小学。那时的课堂,所有学生都穿着统一校服,戴着红领巾,听讲时腰板挺直,双手放在背后。回答问题时,学生们齐刷刷地举右手。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表情严肃,注视着教师,不敢随意转移目光。多年来,我都认为课堂的“整齐划一”是正确的,是保证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我甚至觉得“整齐划一”是优质课堂的一种表现。
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我的思想在慢慢发生变化,不再认为“整齐划一”是课堂的必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个性的鲜活生命,学生之间必然存在各种差异。当教师强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齐划一”时,实际上就是在抹杀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朗读时,要读出自己的感情,要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整齐划一”的朗读只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回答问题,唯有举手有先后,才能体现学生之间的竞争,才能让学生了解彼此的差距。课堂上给同学鼓掌,更不能“整齐划一”,因为鼓掌不是虚伪的恭维,而是一种真情的流露。鼓掌不仅仅是听掌声,而且还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课堂不需要“整齐划一”。让学生在课堂存在差异,才是尊重生命、尊重人性。
(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 吴宾)
守正方能出新
新课改之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个性”。此理念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而产生的,是在坚守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出“新”。可是,部分教师将此理念狭隘地理解为摒弃传统,导致当下的课堂呈现出莫名其妙的混乱。君不见“整齐”消失得无影无踪,“整齐”成了烫手的山芋,不敢触碰,“杂乱”成了我们的新宠。这种明显错误的思想不仅没有被制止,反而大行其道,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毫无疑问,传统课堂教学历经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有其科学合理的经验,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改革的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新课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采取多种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正确的导向,然而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个性甚至连鼓掌都不能整齐,需要呈现杂乱状态才能体现个性的极端方式,完全是形式主义,是要不得的。
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守正出新,如果不守住传统课堂的“正”,天马行空式求“新”,必将闹出课堂教学的笑话,严重的还会误人子弟。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戎庆华)
“整齐”的背后是什么
最近,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的一席话引发了关注:“我特别反对学生拿腔拿调地朗诵,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的表达习惯。”这句话所指向的是多种新式朗读方式,打着“解放孩子天性,把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等口号,倡导教师在课堂对学生完全不加约束。
有人肯定这种活跃性,认为整齐划一确实消磨学生个人的特点。但是,一个班这么多人,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怎么知道学生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哪些学生在滥竽充数?把纪律放开了,课堂又该怎么管理?
那么,在语文课堂允许学生与别人不同,允许学生随意鼓掌,提倡学生自由朗读,是否一定能把语文教育推向更开放的领域?
传统语文课堂要求高度的纪律性、行为的规范性、答案的确定性,这种允许不“整齐”的方式,其实就是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但语文教育需不需要重构?应该首先从哪些方面入手?是改变这种表面的“整齐”度还是直抵教育方式本身,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思考。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臧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