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聊李苦禅》一书,以一种家常、有趣的方式,爆料一位艺术大师及其背后的故事,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一堂艺术创作与欣赏课。说其家常,乃是该书以对话形式展开,内容思无涯际,话题常常跳脱出去又转回来;说其有趣,乃是提问者语出俏皮,被访者言带幽默,所谈对象李苦禅更是逸事趣闻不断。
初见书名,以为是完完全全的人物传记,是一部严谨的回忆录,大白话背后充满着文献的构缀。可浏览章节名称,又顿觉此书“有味”——章节名称都是地道的口语,犹如相声演员说出的一般。于是,不禁去揣度、模拟这种口吻,仿佛是在听相声。此外,话题内容看似芜杂,仔细梳理却不难发现,人、事、情、画多个维度构成了这样一部书,构成了书的主人公李苦禅的一生。如此丰富,可谓“有料”。
李苦禅大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着,过着穷日子且居无定所。成为画家后,他是一个师长、一位父亲,用心扮演着职业和亲缘关系所赋予的角色。文化的濡染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很重要,对李苦禅而言,这种濡染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吸收。被艺术土壤滋养成长起来的孩子并不一定能够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只有一个人积极地吸收外部营养,主动地建设内在世界,才有可能真正成才。李苦禅对于故乡高唐县李奇庄文化的接受,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建设的过程。关帝庙塑像、壁画艺术为少年时的李苦禅带来了智慧之光,民间艺人对艺术独特的理解、所用的特殊技法,促进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他真是佩服这些民间艺人,人家有自己的绝招,到处都是”。因此,在他看来,“你要想当一个真正的全面的画家,你要有这些画匠的艺术技巧再加上古人的文化修养,这两者加在一块就好”。
读此书,很大程度上是在读人生的琐碎。与普通人一样,艺术家的生命也充满了琐碎——只是它有关艺术,有关一个人的生命个性。这些碎片犹如龙身上会发光的鳞,能够产生不寻常的力量。因为师承缘故,这种力量其实体现在几代人身上,后人谈论着前人,前人影响着后人,师者的风范在艺术上得以延续,每一个细节似乎都与艺术有关。正是这样一种流转不断的力量,让家常的言辞充满辉光,人生的琐碎不再暗淡,即使再小的故事残片也充溢着先辈大师的精气神。
虽然,隔行如隔山,可艺术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一般人虽然不是创作者,却依然可以虚心游走,听李燕聊聊李苦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