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如何走向深入

网友投稿  2023-01-11 00:00:00  互联网

浙江省嘉兴南湖实验学校的学生在操场上运动。 王晓东 摄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学生在校园科技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自动浇水器”。翟慧勇 摄

    ■聚焦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系列报道(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双减”政策也明确要求,“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当下中小学校关心的一大问题。学生学业评价该如何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如何避免沦为“花架子”?在评价中,如何找到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本刊特推出“聚焦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系列报道”,邀请专家、校长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编者

    学生学业评价是指以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在学业方面达成既定目标程度进行评判的过程。除了日常的考试,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提问、参与讨论的表现和在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途径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都是学业评价的重要形式。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据此反思并改进教育教学。

    虽然学业评价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议题,但是依旧存在“倡议轰轰烈烈,实际考试第一”“方式方法流行,实际难以落地”的窘境。在切实推进“双减”,破解“唯分数”评价顽瘴痼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推动学业评价改革走向深入?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学业评价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动身之前,首先需要知道路在何方。改革之中,我们需要明确学业评价改革的方向性要求。总结而言,有五点非常核心的倡议。

    第一,要打破原有知识本位的评价,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与信息化不断深入的时代,人们日益意识到,仅有课本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所强调的,要“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当然,我们反对的是只重视知识甚至是应试知识的评价,而非不需要对知识掌握进行评价。知识掌握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也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价加以夯实。

    第二,推动考试命题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其中最为迫切的趋势就是推动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命题需要走向能力立意,摆脱以往对考试大纲的依赖,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特别是学业质量标准的命题,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考查,更好地发挥考试在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近年来,国家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方面的建议,正在研制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试命题指南,这都将为推动考试命题的转型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要破解原有单一评价形式的制约,推动“四个评价”落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具体而言,要改进结果评价,运用更为科学和多元的方法实现对学业结果的精准评估;要强化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刻画,弥补单一结果评价的不足;要探索增值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背景因素和学习起点,客观评价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与努力程度;要健全综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层面的学业发展,还需要关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策略等非认知层面的改变。

    第四,要重视学业评价结果的应用,促进教、学、评相向而行。美国教育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学业评价不能止步于分数和排名,更重要的是产出更多、更准确的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证据。教师要基于这些证据开展学情分析,并聚焦核心素养调整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科学性,推动教、学、评的有机衔接。

    第五,要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育人。早在本世纪初的课程改革中,相关政策和实践就提倡在学业评价中要打破“教师评价学生”这一唯一路径,推动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得评价更为客观、真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进一步强调了自评的重要性,指出“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只有这样,学业评价才能从对于学习的评价和服务学习的评价转向作为学习的评价,切实发挥评价本身的育人功能。

推进学业评价改革,学校和教师怎么变?

    学业评价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非常高的活动,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不能脱离一线实际,应聚焦着力点,走小步,不停步,有进步。

    要考试,更要好好考试。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但是不能追求以多取胜,而是要通过优质的设计推动考试作用的发挥。在考试命题环节,要基于课程标准,特别是其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构建体现课程内容要点、素养水平要求和情境设计思路等的多维细目表,为命题提供指引。在具体题项设计方面,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同时,要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设置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

    以过程评价为突破口实现学业评价方式的创新。在“四个评价”中,过程评价是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四个评价”的核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强调“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在评价的内容上,除了积累关于学生考试成绩等结果性资料,还需要收集甄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如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过程的作业、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的过程记录等。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观察、面试、文本分析等多种质性方法对学生多维发展进行刻画,使用档案袋等进行记录,更细致、更温情地呈现学生的学习生活。

    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一是加强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如夯实考试分析,不仅要分析“一分三率”(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和高分率),还要对试题和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进行分析,反思命题工作;要结合细目表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二是探索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对于评价结果,既要摆脱以往的分分计较,也不能简单地划分等级,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反馈信息。三是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分析自己教学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及时改进。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只有让学生参与评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对于学生的反思也需要给予尊重和回应。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工作,不仅仅是参与对于同学的评价,还可以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评价结果的反馈等环节,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评价、反思学习。

推动改革深化,需要哪些外部专业支持?

    深化学业评价改革,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单打独斗,还需要强有力的外部专业支持。

    首先,切实转变学业评价的理念。地方政府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是学业评价改革推进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要转变对于学业评价作用的理解,将学业评价作为推动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而非以考治校、以分管人的工具。

    其次,组织教研等力量提供学业评价专业指导。以命题改革为例,可以授之以鱼,政府可以委托教研机构和教师力量根据课程标准开展命题,供学校选择使用。同时,更需要授之以渔,政府需要研制基于课程标准命题的操作指南,提供样例参考,为教师转变命题思路并进行探索提供专业支持。

    再其次,加强教师学业评价素养的培训。要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增加有关学业评价的内容。在主题上,需要关注核心素养的测评、评价指标的遴选与设计、档案袋评价等具体评价方法的实施、学生自评的设计与实施、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等议题;在组织上,既要重视理念引领,还要落实技术方法的传授,提供组织实施的注意事项和行为清单,让培训真正推动教师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和掌握有效的评价技术方法。

    最后,探索信息技术赋能学业评价。政府层面,特别是省级政府可以整合各地各类学生评价平台,搭建省级教育评价智能评价平台,将学业评价作为其中的重要单位。该单元可以提供以下功能: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把学生学习过程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和存储,并加强数据的共享;二是提供考试数据的分析,方便学校和教师上传考试数据,形成难度、区分度、各维度表现等基础性数据,减轻教师统计分析压力;三是提供学业评价样例,精选并上线测验、量表、问卷等评价工具,方便教师提取应用。

    在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中,学业评价是重要一环。只有切实推动学业评价改革走向深入,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而有系统的考查。这既需要一线学校和教师大胆探索,还需要政府真正革新,给予支持。

    (作者辛涛系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刚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讲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1-13/xw_233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