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国家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对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湖北省教师教育重要基地和首批地方“优师计划”主培学校,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定向、聚焦优秀、强化管理、深化协同,着力打造“优师计划”培养共同体,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围绕定向
厚植“优师”核心特质
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初心,优化招生精准选苗,注重“两代师表”共育,在培养目标中突出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的特色定位,从理想信念、师德涵养、报国情怀等方面坚定“优师计划”师范生服务欠发达地区的从教之志。
坚守师范教育初心。1931年,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黄建中先生高擎教育救国旗帜创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开办乡村教育系和乡村师范专修科。90多年来,学校赓续师范教育文脉,因师而建、由师而兴、依师而荣,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初心,把服务基础教育发展、培养基础教育优质师资作为根本任务,先后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高度重视“优师计划”工作,把承担“优师计划”主培任务作为胸怀“国之大者”、担纲“省之要务”、落实“民之关切”的重要战略工作来抓。学校党委、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优师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优化招生精准选苗。随着乡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已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实施“优师计划”就是从教师入口关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其核心是好苗子“愿报考、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学校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分布在小学教育、物理学国家一流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一流专业,生源覆盖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个市州。校领导带队深入有关县、乡、村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访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教师、家长和学生等,掌握基层中小学一手材料,在“选”上把好关,育好一颗“种”,为高质量培养“优师计划”师范生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两代师表”共育。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现任教师与未来“优师”“两代师表”协同培育机制,引领“优师计划”师范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加强理想信念和师德养成教育,上好开学典礼第一课。由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带领“优师计划”全体学生庄严宣誓,增强学生的从教意愿。通过开展“与荆楚教育名家面对面”等系列活动,锻造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注重优秀乡村教师的榜样引领,聘请一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工作过多年的全国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知国情、懂乡情,坚定从教初心,涵养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情怀。
聚焦优秀
锻造“优师”过硬本领
学校围绕“四有”好老师培养目标,在做好、做实“优”字上狠下功夫。通过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练就过硬师范技能、突出智能信息化特色等,全方位锻造“优师计划”师范生传道授业解惑过硬本领,大力培养“乐教、适教、善教”乡村卓越好老师。
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增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理解振兴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优化课程体系,在原有通识课基础上增设教师教育类、人文素养教育类、信息技术类、创新创业教育类、身心健康类等课程,开设计算机、音乐、美术、科学四大特色微专业核心课程,进一步提升“优师计划”师范生核心素养。开展乡村教育经典著作阅读、乡土教育专题讲座,提升“优师计划”师范生乡村教育理论与方法,增强乡村情怀。
练就过硬师范技能。全方位整合学校开办了12年普通师范生培养的“行知实验班”和湖北首个教师职业技能实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资源,承担“优师计划”师范生实训任务,提升他们胜任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按照“一专多能”培养目标,开展优师技能训练与“优+学分制”认证。每名“优师计划”师范生需掌握课堂教学技能、信息技术技能、教育反思技能、心理辅导技能、班级管理技能等32项技能,通过“以点带面、校院结合、全员覆盖”把教师职业核心技能训练融入“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依托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百强团队麦田服务队等,组织“优师计划”师范生开展返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
突出智能信息化特色。大力加强服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实验室,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以“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为手段,重点提升“优师计划”师范生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通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创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社区”,服务学生开展虚拟教研、实践活动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感知真实乡村学校环境并进行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培养面向未来、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
强化管理
确保“优师”培养质量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和基础学科优势,坚持帮扶与激励并重,制定“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实施方案,构建个性化育人模式,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全方位保障,确保培养质量。
构建特色育人模式。聚焦“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产出导向核心,基于OBE理念构建“优师计划”“1+4”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1”即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为核心,“4”即“核心素养培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教师核心技能认证”的学习体系。四个维度的教育活动在实施主体上协同联动、相互支撑、全程贯穿。为每名“优师计划”师范生配备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三名指导教师,四年全程嵌入,在言传身教中培育学生的师德师风、教学基本功、育人方法与技巧、班级管理能力和学校管理能力。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激励赋能树典争优。定期举办校长讲堂、名师讲座、教育名家学术讲座、核心技能训练营、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做到“一月一品”。实施“优师计划”师范生专项成长计划,进行每日强化训练。与地方建立“优师计划”师范生个人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终身追踪。举办“优师杯”师范生专业技能系列大赛、优秀教师教学示范观摩课活动,提升“优师计划”师范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积极争取社会捐赠,设立“优师计划”专项奖学金,积极选树优秀“优师计划”师范生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强化保障做好服务。成立“优师计划”师范生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优师计划”方案落地落实。采取“3+1”管理体制,在校前3年采取以二级教学学院为主管理,教师教育学院“行知优师书院”全程参与指导,主要协助二级学院优化落实教育教学活动;第4年以“行知优师书院”为主管理,二级教学学院全程参与,协助教师教育学院完成教育特色课程、实习实践等教学工作。两个阶段,不同管理主体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方位协同人才培养各环节、各方面。投入专项经费,增设教学设施设备,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师范核心技能训练和认证提供保障。
深化协同
创新“优师”育人格局
学校着力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推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
推动改革试点示范。充分利用地处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的区位及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势,共建“中国光谷省级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内资源优先向“优师计划”师范生倾斜。制定《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4年)》《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基地学校和导师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着力推进新教师、新体系、新平台、新样态建设,探索集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发展新模式。
推动合作平台落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每年选派50名名师驻校组建“光谷名师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工作站”。学校每年选派30名教师入驻光谷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实体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驻校工作坊”,遴选30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实习实训基地,承担“优师计划”师范生实习实训等任务,共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建“光谷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中心”,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争取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支持,设立湖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省级实验区专项资助课题。实验区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优师计划”师范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岗位、有效的实践指导和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
推动职前职后融合。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一直设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校利用“两个中心”的平台和优势,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湖北省内各中小学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学校推动职后反哺职前,站在服务湖北省基础教育的高度,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和职后深度融合,强化“优师计划”师范生从教的适应力,积极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创设育人环境,组织各类校内校外教育活动,学校师范生培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实施好“优师计划”正是从思想上行动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全面构建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将主动作为,整合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 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