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时代铁人精神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VSZ047),通过夯实科学研究、创设特色课堂、运行育人平台、转化系列成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铁人精神“三主?五进?四融合”育人模式。
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育人模式
2014年,学校党委出台《关于深化创新铁人精神育人实践的指导意见》,以此为教学改革起点,将铁人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学校管理,提出“党委主导、学生主体、铁人精神主线”“三主”育人理念,创新铁人精神进科学研究、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教育、学生管理“五进”育人路径。2015年以来,围绕铁人精神,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和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程“铁人精神育人”。2018年,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并逐步实现育人转化。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对接活动中,20个省份92所高校的学子接受了铁人精神教育。从2020年起,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凝练了以铁人精神为主线的“四融合”育人模式,即:以理论研究、课堂教学为核心的研究式、叙事性“知—育”融合,以油田调研、城市转型为导向的问题式、参与式“行—育”融合,以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为载体的艺术式、展演式“艺—育”融合,以身临其境、忆苦思甜为主题的体验式、沉浸式“境—育”融合。
融入精神元素
彰显育人特色
学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融入铁人精神元素,彰显育人特色,让铁人精神有效覆盖育人全过程。
课程体系立体融入,丰富育人资源。首先,深挖资源,撰写特色教材。《以铁人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材被收入国家《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创业歌声——石油歌曲鉴赏》《新中国石油工业题材美术研究》思政特色教材被应用于音乐美术专业,体量达百万字的《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和国家教育部门委托撰写的《铁人精神》等成为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和育人资源。其次,凝练主题,融入课程建设。思政课程主渠道推进“一主三辅”融入模式。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全面或定点按专业类别、课程内容融入铁人精神。课程思政采取“课前导入”“课中融入”“课后分享”等形式,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生动局面。再其次,依托特色,开设通识课程。依托地缘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深耕教学。2012年开设“铁人精神十讲”通识选修课,2018年将“铁人精神选讲”通识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铁人精神育人”社会实践课。
教学方法多元呈现,彰显育人特色。创设网络线上课堂。“铁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网络课程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学平台上线,累计37所高校、1.39万人选课;“创业者的足迹——大庆石油会战”虚拟仿真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以VR/AR、3D动漫、立体显示、人机交互等技术,让抽象的精神具象化,实现铁人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创设线下实践课堂。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运用沿途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等多种方法,叙事性、艺术式、沉浸式、体验式展现铁人精神。依托线下课堂,实现铁人精神进学生管理。组建“口述文化社”等专业社团,开展红色文化月等品牌活动,将铁人精神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创设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全国实践教学平台,打造集开发、移植、整合、展演、制作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平台。设计“身临其境”“舞动人生”“栩栩如生”等模块和实践导入、实践分享、师生见面、实践考核等环节,实现课堂集中交流、课后分散实践、网络平台互动的有机结合。
注重推广应用
提升育人效果
多年来,学校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为依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铁人精神教育。学生入党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员从2017年的226人增加到2022年的643人,涌现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丽莉、被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人民警察王春天等杰出校友。在《黑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红色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文章,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习强国”平台等重要媒体报道了学校铁人精神育人成果;在人民网、龙江讲坛等网络平台讲授铁人精神相关课程,获得同行专家高度认可,辐射应用效果明显。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铁人精神“三主?五进?四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马吉芬 张文彬 郭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