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草木蔓,春山望!
人民大会堂,人民的殿堂,见证着人民民主的非凡历程。
3月11日,备受瞩目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这里举行闭幕会,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从人民大会堂东门拾级而上,步入主会场履行神圣职责。
过去的7天里,我们认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
他们都有着一个身份,知心人、贴心人、代言人!
他们都有着一股劲头,较真劲、建真言、真建言!
他们都有着一种信念,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过去的7天里,我们看到委员、代表、部长“三大通道”人头攒动——
“通”的是直达基层之“道”,也是教育强音之“道”,更是国策与民意同频共振之“道”。
通道上的“时短情长”,提案里的“字字珠玑”,每一次发声,都闪耀为民底色、折射美好憧憬;每一份提案,都镌刻责任、诠释担当。
过去的7天里,我们感受到了新委员带来的新风气——
当“全天候”成为媒体的新常态时,网上“全天候”履职也已经成为政协委员工作的新常态。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班立桐说,现在每个政协委员手机上都有APP作为履职平台,现在的提案大多是通过手机操作提交,有些重要的讨论也在手机上进行。
过去的7天里,我们用镜头和笔记录一串串数字——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强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
过去的7天里,我们用镜头和笔捕捉一个个表情——
带领团队研发“深海钻机”,在深海钻探创下新世界纪录的全国人大代表万步炎在“代表通道”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万步炎说:“30多年的科研经历证明了两件事。一是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大要靠我们自己,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二是我们中国人有能力、有志气,如果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那也是卡不住的。”
“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已走过7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通信物流到餐饮旅游,哪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去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健儿捷报频传,一名‘00后’小伙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说起职业教育的成就,兴奋异常,脊背都挺得笔直。
“我们对科技、教育、人才投入未打折扣!”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杨全红坚信,在国家财政支撑下,科技、教育、人才三者联动,必定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
委员们的自豪、兴奋、笃定的底气,来自过去5年间的砥砺奋进、锐意进取。
过去5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教育大事——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过去5年,我们办好了一系列教育喜事——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名学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10年不低于4%;
过去5年,我们办妥了一系列教育难事——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万人大礼堂里,灯光璀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逐一通过,热烈掌声一次次响起。
教育强国的密码,藏在这些表情中,藏在这些数字中,藏在这些掌声中。
改革如行舟,波澜鉴日月。新航道、新征程,擂鼓而行,奋楫而上!争渡,争渡,涌起春潮无数!
(本报记者梁丹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