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是镶嵌在盘锦红海滩涂边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特色建设为核心,通过特色文化熏陶人、特色课程培养人、特色活动发展人,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首批重点高中、辽宁省首批特色实验高中、全国养成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22年,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美育特色高中。
提炼美术特色办学经验,探索“大美育”
2013年,大洼区整合教育资源,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依托辽宁省首批重点高中和辽宁省首批特色实验高中的基础,立足发展实际,明确了“美以润心,文以铸魂”的特色办学理念,确定了“让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发展”的培养目标,探索“合格+特长”办学路径,打造以美术为特色的优质品牌教育,形成了“德育强基、艺文并举,美育领航、多翼助力”的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崇美、尚美、敬美、爱美的精神气质和品格,着力造就创业人才、储备创造人才、发现创意人才,让确有天赋和特别才能的学生得到专门训练和特殊培养。
在深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基础上,学校总结多年的美术特色办学经验,提出了“大美育”概念,开启美育教育探索之路。
变革课堂、健全课程,将美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学校充分考虑办学传统和发展实际,不断丰富美育特色内涵,在特色课程、课堂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将美育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行动中,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创造。
健全课程体系,兼顾普及与提升。学校制定了整体的课程规划及美育特色课程开发建设方案,完善《大学科方案》,积极开发美育校本课程,健全了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编写了《组合速写》《小色稿临本》《色彩风景临本》《素描基础教程》等教材以及各学科艺考生高考专用教材,形成多元、多样、多彩且基础达标、针对性强、纵横交错、双轨并行的课程体系,兼顾美育素养的普及与能力提升。
深化课堂变革,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学校始终关注师生在课堂教与学中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并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坚持小班制管理,推进选课走班,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和美丽风景,创新实地课堂新模式。实行“一生一策”个性化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体育、音乐、播音主持、美术等多样化教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真实的教学效果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让学生实现专业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拓宽第二课堂。学校全面深化美育综合改革,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语言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等美育精神,同时广泛开展音乐、绘画、书法、球类等社团活动,举办艺术画展、戏曲进校园巡礼、经典诵读展演等文化活动。例如每年的“高三最后一跑”,集艺术审美、体能锻炼、励志教育于一体,从班徽、班旗、班服的设计,到班会的组织和内容创作,全部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集中展现学校美育成果,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名师引领,筑牢美育特色根基。学校邀请国家女子篮球队前主教练柳继增、意大利阿维利诺音乐学院教授蒂扎尼等国内外名师专家到校指导、交流,增强学校特色教育的软实力,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师德高尚、能适应学校特色建设需要的教师队伍。
借助多方资源,走出发展同质化困境
学校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形成了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育人新格局。
结合国际生态学校建设和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学校深入开展绿色体验教育,把常规教育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绿色文明、生态文明。充分发挥“芦苇工艺”非遗工作室的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得以继承和发展。
学校与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优质生源基地关系,借助与大洼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合署办公的优势,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探索普通高中美育教育专业化培养提供了平台,帮助学校走出普通高中办学模式趋同化、发展同质化、竞争激烈化的局面。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学校以综合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美育特色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通过丰富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人文视野,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将继续向美而行,续写特色办学的华彩乐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