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高塘学校 王海芝
农村学校的班级卫生一直让我头疼,特别是讲台桌和垃圾桶附近的区域,简直不忍直视。放学后,黑板擦、半截粉笔、纸屑纸团、无人认领的文具……一片杂乱,垃圾桶盖也不翼而飞。
为维护这两处卫生,我任命劳动委员为区域责任人,负责打扫和监督管理,同时开展班会活动,强调班级卫生的重要性,激励大家一起努力维护。
可是情况只好转了一段时间,又回到了老样子。软的不行,来硬的,我冷脸批评,结果过了几天“灾情”反弹得更加厉害。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学生自觉自发地维护好班级卫生呢?
开学初,我看见有的学生买了新的铅笔盒,小心翼翼地将物品整齐地摆放在里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于是,我找了一个废弃的礼品盒,替换了破旧的粉笔盒,在盒子里用纸板分隔区域,在不同的格子中放入相应的物品。
借助早读前的“观点分享五分钟”,我让学生谈一谈对精美礼品盒和破旧粉笔盒的印象,以及如何搭配才能让礼品盒相应的环境更美观。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分享观点,然后通过推选代表交流汇报。在讨论与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从认知到行动,明白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做好班级卫生第一责任人。
之后,我看到学生用心地打扫和整理讲台桌,有心的值日生还随身准备一块小抹布,随时擦拭。讲台桌经常保持干净整洁,颜值瞬间飙升,俨然成为一个小小的展览台。
垃圾桶附近的环境如何设计,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决定用小盆栽来点缀。于是,通过班级购买和学生提供,几个盆栽来到卫生角,一下子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学生们给盆栽都取了名字,以“父母”身份认领养护,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植物知识。小小的盆栽不仅解决了班级环境脏乱的问题,还使得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责任心。
配套效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通过增添一些新物品,让学生去寻找和设置与之相匹配的物品,从而启动变化的开关,使环境提供初始动力,让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