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学生跟风“魔性”社交语言,怎么破

网友投稿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新闻回顾 双腿下蹲,手臂前伸,高频率地做“拉锯式”的晃动,最近,这个被称为“电摇”的动作在小学生群体中非常流行,且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有些小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社交语言”,但一些教师和家长却认为这是无礼的表现。如何看待小学生跟风“电摇”的现象?

理性看待小学生的“迷惑”表达

□付 彪

对于小学生流行玩“电摇”,许多家长和教师都表示很反感,生气又担心。生气的是孩子的“迷惑”表达,担心的是孩子跟风“学坏了”。

应当承认,“电摇”这种社交语言,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一些家长和教师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才几岁的孩子,动不动就扭几下,不仅动作上表现出不雅观、不礼貌,有的还用“烂梗”配合“表演”。如果不分场合、不懂礼节地做出这些令人反感的动作,甚至夹带不文明不健康的用语,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

在笔者看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跟风玩“电摇”并非洪水猛兽。跟风模仿的动作及行为,在孩子们眼中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有意思”。跟风玩“电摇”是一种从众心理,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从而模仿同龄人的言行,感觉自己跟同伴打成一片,更受欢迎。

我们应理性看待小学生的“迷惑”表达,以科学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社交礼仪及文明用语教育。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学生时代的“非主流文化”。如今的小学生,除了流行玩“电摇”,还流行手串、咕卡、火漆印章、手账等。过一段时间,新鲜感消退后,他们又将开始其他的新玩法。

对于类似现象,堵不如疏。有媒体所报道的一位小学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这位教师在弄懂“电摇”的意思后,专门开了一次班会。她先请学生表演,并询问是否理解动作的含义,然后结合查阅的资料讲解这个动作的渊源,同时告诉学生这是“侮辱人”的表达,学生从而明白了“电摇”的不雅观、不文明、不礼貌。

总之,生长在网络时代的孩子,各种新潮流、新玩法层出不穷,不管流行什么,家长和教师都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掌握社交礼仪,倡导文明用语,抵制网络烂梗。

教孩子学会健康的社交方式

□郑建钢

小学生为什么那么热衷“电摇”动作?除了好玩、刺激,更重要的是,“电摇”成为时下校园的流行文化。如果不会玩,就是落伍,与别人搭讪时自然失去了话语权。

网络业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二空间,网络所具有的跨区域性、互动性、及时性的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个性张扬的未成年人。这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包括“你个老六”“拴Q”在内的网络烂梗,流行起来就像病毒一样,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容易让小学生养成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好奇心重、善于模仿,但是在模仿的同时,由于本身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又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比如“电摇”动作有嘲讽他人的意思,用来表明自己很强、别人很弱,有失文明也不礼貌,却引得孩子们跟风模仿。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如果正能量不去占领,负能量就必然会占据上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此决不能等闲视之。

要对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纠偏,家长首先要言传身教,起到表率作用。家长如果能够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就会很有说服力。同时,要在家庭中倡导以语言文明、行为优美为荣的氛围,通过积极向上的书籍、故事、游戏、影视作品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自觉抵御低级趣味、消极的网络文化对孩子幼稚心灵的毒害,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校要倡导学生使用健康文明的社交方式,弄清楚不良社交语言背后的真实含义,积极鼓励学生多开展一些文明、有趣又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及时清除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社会层面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负面的网络内容进行必要的清理和相应的处理。

儿童“过度社会化”需警惕

□李 平

双腿下蹲,手臂前伸,高频率地做“拉锯式”的晃动,继《孤勇者》之后,这些行为在小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起来。似乎学不会这些动作,他们就得不到同龄人的认同。

流量至上的年代,带有成人文化符号的消费内容和交际场景几乎毫无障碍地对未成年人敞开大门。孩子们触网越来越低龄化,在网上耳濡目染,无意识地浸染于成人良莠不齐的文化中,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并出现“过度社会化”苗头。大量拙劣、辣眼睛的内容,再搭配上魔性混剪、洗脑神曲,无数“网梗”应运而生,让尚未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小学生们亦步亦趋、有样学样。

“电摇”等“魔性”社交语言的流行,正是孩子们过早受到成人世界的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的体现。有媒体曾面向近1000名家长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生活中有过此种社交语言的学生里,男生占比50.4%,女生占比49.6%;按年级划分,小学一至三年级占比38.62%,四至六年级占比49.15%,初中占比11.44%,还有不足1%的幼儿园孩子。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写道:“儿童过早地接触到了大人的社会,见识到的东西多了,辨别能力却跟不上。面对各种信息不知如何筛选,更不知道如何拒绝成人世界中某些观念和言行。他们会模仿成人的某些行为,还以为那是好的。”在网络环境下“过度社会化”的孩子们,正以一种集体狂欢的姿态,用稚嫩的、对成人世界的拙劣模仿,定义着他们眼中的社交模式。

儿童“过度社会化”需警惕,网络中大量充斥的色情、暴力、炫富等“精神鸦片”,给孩子们带来毁灭性的冲击,一点一点蚕食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教师要引导未成年人学会辨别和抵制网络烂梗,杜绝盲目跟风、模仿甚至传播的行为。家长也要时刻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进行关注,了解和监督孩子在网络世界中的学习、娱乐和交流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使用网络烂梗的现象。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更要加强网络监管,严厉整肃歪风邪气,更好守护孩子们的童年时光。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4-24/xw_2590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