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苏 杭 李全泽
“哇,没想到蝴蝶做成标本这么美。”“她的宿舍柜台像个迷你昆虫博物馆,超漂亮!”最近,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1号楼250宿舍总是挤满了前来打卡的学生。
原来这里住着一位“昆虫手艺人”——谢家佳。谁能想到,来自人文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她,竟然花费1200多天的时间在寝室里搭建起一个微型昆虫标本博物馆。
制作昆虫标本,让她成为公寓楼的小讲师
从小,谢家佳对新鲜未知的事物就充满好奇,特别喜欢蹲在草丛中观察昆虫。17岁时,她加入了名为“雨林社”的昆虫社团,与昆虫的渊源就此开启。浓厚的兴趣、不懈的坚持,驱使她在“昆虫手艺人”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响应杭商院寝室文化节的号召,谢家佳在寝室里开设了自己的昆虫标本工作室,从书柜到阳台,整齐地摆放着制作好的标本成品。她把寝室布置成为理想中的多功能空间,在文化节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学生甚至宿管阿姨前来参观,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这么多精致的昆虫标本让我大开眼界。”前来参观的一名学生感叹。面对众多的“新进”昆虫爱好者,谢家佳决定在杭商书院特色“舍堂小私塾”开设课程,给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昆虫知识。就这样,她受聘为书院小讲师,每周花一个小时,给选课的学生讲授昆虫标本制作的知识。一开课,便引发了大家的“哄抢”。“这个课程很新颖、有意义,值得学习与传播。”书院辅导员陈琦称赞道。
潜心研究,她重新定义兴趣爱好
进入“昆虫世界”后,谢家佳不再用刷剧、游戏来消遣课余时光,昆虫标本的制作令她在转变娱乐模式的同时,也更加细心与耐心。“昆虫虽小,但其标本的制作工艺却并不简单。”最初,她购买练手蝶反复实操练习,并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物种类别的科普视频,从其他昆虫博主处学习新奇的制作方法。一段时间后,谢家佳逐渐上手。3年间,她制作的昆虫标本多达108只。
杭商院树木繁茂,昆虫种类多样,这为谢家佳寻找标本来源提供了便利。走在校园中,她会有意捡拾路边奄奄一息的昆虫,制成标本。她也会从网上采购一些样貌好看的干昆虫,对其进行美化封存并加以收藏。
大蓝闪蝶是谢家佳最钟爱的昆虫之一。它制成的标本也要比其他昆虫更精致些。首先,用镊子夹住大蓝闪的翅膀,用热水将其关节泡软;再用标本针扎入蝴蝶胸部,固定在展翅板上;接着用硫酸纸对其进行展翅。“做多了,熟练了,就知道怎么才完美。”展翅后,在阴干的地方放上十天半个月,拔去定型针,肢体也不会恢复原位了。最后进行保存,装盒。
创新模式,将研究昆虫的专注投入学习
将研究昆虫时的执着投入学习,谢家佳收获了另一种成就。广告学专业开设了创意思维训练课程,通过教师的语言性引导与PPT上的案例分析,纵览中外优秀创意设计,联想开拓。谢家佳就将这种发散性思维巧妙地运用到昆虫研究中去。
观察翅膀纹路,收集手表零件,将一个个齿轮嵌入昆虫体内,用胶水小心固定,拿风扇吹干,再用回形针做成腿脚……从小动手能力极强的她,毫不吝啬创作天赋。“我们吃完晚饭回寝室,她还趴在台灯下研究。”谢家佳的室友说道。烦琐的步骤下都是严谨的思考与反复的操练,“昆虫模型是个艺术品”。历时4小时的朋克机械蜘蛛模型终于完成。
同时,谢家佳也会将研究昆虫、制作昆虫标本的思维经验与动手实践能力灵活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去。“为鉴别昆虫查找文献也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和检索能力。”除此之外,她还以谨慎钻研的态度对待学习,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等方式来提升自己。
谢家佳的独特兴趣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为此专门设立了手工艺人奖学金,推广她的故事。该校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陆红芬说道:“谢家佳同学对昆虫标本的喜欢,正是她热爱生命、喜欢探索的集中表现。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传授专业文化知识与培养兴趣特长有机结合的育人机制,注重每一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思维的开发,鼓励他们积极展示自我、突破自我。”